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敖包相会,吃人还是被吃?(2/4)
“禀那颜…我…我从小出生在部落里,我的阿妈是女真牧奴,阿玛不知道是谁。长生天庇佑!族里的酋长老爷收了我,让我当个那可儿家门奴隶,不是孛斡勒那种底层牧奴…”>
毫无疑问,这个时代的蒙古诸部,仍旧处于奴隶制的氏族社会中。为了面对部落食物不足的困境,为了应对牧群大量波动带来的人口波动,那么一个吃的最少、干的最多、随时可以抛弃的奴隶阶层,就成为了部落适应草原环境的必然。>
孛斡勒底层牧奴,就是部族“用来烧火的柴草”。他们干着最为繁重的牧活,吃着四分之一丁都不到的食物,如同驯化的两足牲口,是等同于牧群的生产资料。他们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根本活不了几年,就会燃尽死去。而一旦白灾降临,或者出现饥荒,他们就是第一批被抛弃饿死的人。他们在汉地的史书中,往往还有另一个名字,“驱”、“驱口”。驱口的来历,往往与频繁的部落厮杀有关,多是抓捕的俘虏,以及攻破敌对部族后留下的妇孺。草原上甚至有专门的奴隶部落,大部落会在缺乏牧奴时,派出骑兵抓捕他们,来补充最底层柴草的消耗。>
至于那可儿家门奴隶,则要地位高上许多。他们一般是贵人们的贴身伴当,是当成亲信武力培养的,很像是联盟的家族武士,南边大明的家生仆人。>
实际上,在三百多年前,铁木真一统草原,创建蒙古部族的年代,一度大量释放了孛斡勒牧奴,并且宽恕了兀良哈这样的“奴隶部落”,让无数草原底层的奴隶获得了晋升通道,从奴隶成为军户。而当铁木真变成了成吉思汗,开启可怕的征服浪潮后,草原上的游牧诸部,也从松散的奴隶制部落联盟,发展成为了封建体制的帝国。从此,这片草原上几乎所有的游牧民族,都被变成了蒙古,形成了统一的蒙古部族意识。>
然而,蒙古的黄金时代其实极为短暂。从元代开始,大量的蒙古军户又迅速破产,变成了奴隶“驱口”。被贩卖出海的蒙古奴隶之多,让元廷都看不下去了。而后朱元璋起兵北伐,大量蒙古释奴加入南方义军,一同反对北方汉人世候、色目将领、汉化蒙古贵酋拼命维系的元廷,也算是一大奇景。>
等大明收复大都,北元逃回草原,失去了汉地的生产力输入,蒙古诸部就又一次退化到了奴隶时代。因为草原的生产力现状,根本无法维系封建帝国,必须把很大一部分部落民,变成随时燃尽的奴隶才行!>
“那可儿家门奴隶,也是奴隶。当奴隶有什么好的?阿勃,你是个女真汉子,做什么蒙古人的奴隶?…站起来!从今往后,你就跟着我吧!”>
“啊?那颜大人?这…酋长那里?”>
听到这样的要求,女真奴隶阿勃面露茫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从小都是在蒙古部族,按照家门奴隶培养的,骨子里早没了野性,必须依附于一个主人才行。而马哈阿骨打看着这个翻译,嘴角微微扬起,厉声道。>
“阿勃,敖哈拉酋长不敢说什么。在我面前,他没那个胆子!你会蒙语也会女真话,就跟着我身边,先做个翻译吧!…”>
“...是,是…那颜大人…”>
“叫我额真!…”>
“…是,额真…”>
“大声点!”>
“是!额真!”>
“哈哈!这把铁刀,赏你了!…”>
“!!…”>
三言两语,阿骨打就强收了一个知晓河边部内情的女真翻译,确实是如虎一样的蛮横,也是如虎一样的精明。而直到这时候,他才眯着眼睛,问道。>
“阿勃,敖哈拉召集了整个部族,弄出这什么秋祭来,还邀请我们参加…他是什么个想法?”>
“酋长他…他想和您,谈一谈征丁、征马和征粮的事情,就是您之前和布勒老爷提过的…只是借着秋祭的时候,好说话些!不管谈成什么样,长生天和树灵都看着,不至于动刀兵…”>
“哈!这个狡猾的家伙…看来,确实是有想法的!…”>
马哈阿骨打哈哈一笑,指着不远处敖包前的数十骑,看向身边的祖瓦罗与阿力,笑着问道。>
“祖!阿力兄弟!我们过去,会他一会?…”>
祖瓦罗与阿力对视一眼,轻轻点了点头。接着,三人便齐齐策马,带着三十个女真骑兵,奔向旗帜飘扬的敖包。>
“盛在壶中的是马奶美酒,>
主宰万物的慈祥父天啊咴,>
请开怀畅饮,享用这酒中佳酿!”>
河边部的“幻顿”祭者摇着单鼓,唱着祭歌,呼请叫天。祖瓦罗仔细看着这些蒙古祭者的仪式,记录着他们的舞蹈和姿态。而马哈阿骨打直接纵马到大树下,跳下马来,大步走到敖包前。敖哈拉已经一脸笑意,恭敬的行了一礼。接着,他拿着一把部族传承的铁刀,指着两只羊道。>
“阿骨打贵人!这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