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于,就连有日军在有日方高级官员以及不少西洋人下榻的亚细亚饭店门口封路,这虽然看似有些过分了,不过,考虑到南京方面的日方高级官员对内阁高级官员的重视和巴结,这似乎也并非全无道理。>
……>
而真正让程千帆觉得诧异的是,当时他瞥了大泉崇哉一行人一眼的一些发现。>
他可以判定,这些人都是日本人,或者说,这些人应该全都是大泉崇哉的随行人员。>
这是一种直觉,他一眼看过去就知道那是日本人。>
都是日本人的随员,这有些奇怪。>
按照坂本良野的说法,大泉崇哉是以日本内阁文部科学省文教施设企划部部长的身份来南京视察的,明面上的工作是视察南京的奴化教育推广情况,暗下里也有检查、指导‘笔部队’工作的安排。>
后者且不说,只说前者,这说明大泉崇哉已经和汪伪政权接触,并且引得汪伪政权内部一些人对大泉崇哉此行目的的不满。>
也就是说,不满或许有,但是,程千帆相信更多的是巴结,毕竟大泉崇哉是日本内阁来的贵宾。>
而今村兵太郎的赴宁参访团,本也是汪伪政权重点关注、殷勤接待的存在。>
这种情况下,大泉崇哉来拜会今村兵太郎,竟然没有汪伪政权方面出面接待、陪同,这有些奇怪。>
当然,也可能在大泉崇哉看来,此次拜访系私人性质,大泉崇哉并未提前知会汪伪政权。>
所以,这个不合理的地方在程千帆的心中,只属于‘或许可以解释得通’的不合理。>
……>
真正引得他注意的是,当时大泉崇哉的身边那两个人。>
虽然只是瞥了几眼,但是,程千帆却惊讶的发现大泉崇哉身侧两人,都是孔武有力之人,并没有那种文化气息,更像是军队出身的警卫人员。>
这是有精锐军人贴身保护大泉崇哉?>
这个猜测判断,引起了程千帆的浓厚的兴趣。>
又是戒严。>
又是精锐军人贴身保护。>
最重要的是,这两人给程千帆的感觉就是,随时应对任何突发危机,一旦有事,随时准备以身挡枪的那种。>
如此种种。>
这给程千帆带来的感觉就是,他看到的日本人对大泉崇哉的种种重视和排场,似乎其真正的目的并非是排场——>
其真正目的是,保护大泉崇哉的安全。>
这就很奇怪了,一个从日本本岛来南京的文部科学省文教施设企划部部长,虽然身份不俗,但是,除非此人真正身份泄露,可以说,大泉崇哉的安全系数还是较高的——>
即便是在军统人员眼中,大泉崇哉并不具备刺杀价值,他遭遇刺杀的可能性甚至要低于日军在街上的巡逻士兵。>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日方为何对大泉崇哉的安全如此重视?>
结合那个并不具备太多不合理性质的蹊跷,程千帆越琢磨,越是觉得不太合常理。>
……>
程千帆从沙发上坐起来,他点燃了一支烟卷,仔细思考。>
两种可能:>
其一,大泉崇哉的身份泄露,这已经引来了某方人马,最可能是军统方面的兴趣。>
毕竟一名日本内阁的文部科学省的高级官员,还是很馋人的。>
程千帆轻轻摇头,他认为这种>
或者说,这个大泉崇哉有另外某个未知的身份,而这个暂不掌握的身份,决定了他配得上这种安保待遇。>
程千帆弹了弹烟灰,他看不透。>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一切都只是他的胡思乱想,实际上这就是一次两个日本政府的少壮派高级官员校友之间的私人会面。>
他轻轻摇头,将这次‘偶遇’事件暂时收起来,开始琢磨起更加紧迫的事情。>
……>
‘章鱼’计划!>
从彭与鸥那里接受此秘密调查任务,已经有些时日了,他这边却可以说是近乎毫无头绪。>
目前唯一的线索便是在牺牲的航凯庆的身上。>
或者确切的说,是特工总部依然还在秘密调查的‘航凯庆红党’案件上。>
但是,他从豪仔的口中所获悉的杂乱的线索,并未能给他带来什么有进益的价值。>
虽然彭与鸥同志是提前与‘农夫’同志沟通好,然后在经停上海的时候,顺便联系他,将此任务交到他手中的,但是,程千帆有一种直觉,‘大表哥’同志此番回上海这一趟,真正的目的反而正是以面谈的方式将该任务交给他,以此避免该任务通过电报传播的风险。>
由此可见这个任务是多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