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隅,只求自保。>
而且距离五帝争锋分出最后的胜负已经不远了,黄青黑白四帝的道行无限领先,最终的胜利者,只可能在四帝之中诞生。>
一旦胜利者获得了最高的天道权柄,一举证得大罗金仙果位,那么其他所有仙神对这位胜利者而言,都根本不再是威胁。>
也正是如此,四帝谁也不能退缩。>
白帝最后悔的,就是当初阻止起反对赤帝联盟时跳的太高,太过认真,最终原本被打压的奄奄一息的黄帝,却借着讨伐赤帝的机会迅速崛起,最终占据了赤帝国度最大的一块,成长到今日,道行已经领先于其他三帝,几乎不能制。>
为今之计,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将黄帝击败,镇压,甚至击杀,否则大罗无望。>
为此,白帝甚至敢于向异族求援,何况是赤帝遗脉呢?>
刘备很好的扮演了“桃花源”中,“不知魏晋”的角色,任由博父痛斥黄帝的罪恶,将当初赤帝陨落的屎盆子全都扣到了黄帝头上。>
不过和事实偏离也不大,最终赤帝正是被黄帝亲手斩杀,不过在博父的故事中,完全抹去了白帝“抗赤先锋”的作用,而是将白帝说成了被蒙蔽的热心人士。>
不过刘备这边并没有松口,还是不愿意回返中原,加入五帝争锋。>
博父并不急,今日发现赤帝后裔,五位金仙,已经是极大的惊喜了,后续有的是时间慢慢来想办法。>
最终博父勉强在雒阳城中呆了三日之后,就匆匆回返白奇国。>
“什么?赤帝后裔?”白帝是一名剑客,对于金之道的领悟,已经近乎于道,距离证得大罗也只有一步之遥了。>
但是山海界的底蕴不足,只能孕育出一份成道之机。>
唯有统合所有山海人族,甚至山海万族,方能将这份成道之机从未定变成既定。>
因此尽管五帝在上古之时都是道友,如今却也不得不兵戎相见,只为了更高的道果。>
“正是。”>
“既然能从山海界外回返,又南下征伐十万大山,必是能征善战之辈,不知可有人得了赤帝传承?”白帝沉吟道。>
“陛下,难道您忘了当初赤帝黄帝归原之战的结果?黄帝若非吞下了赤帝本源,何至于能压制陛下?”博父提醒道。>
“不错。”白帝连连点头。>
黄帝最让人忌惮的,便是这一点。>
在其他四帝还精纯于五行之中自己对应的道之时,黄帝已经同时修行五行之道。>
在吞并了赤帝本源后,黄帝道行大涨,彻底压过了其他三帝。>
而且这也意味着,其他三帝根本无法退出争锋,否则下场必然是被黄帝吞食本源,统合五行,连退而称臣都难以做到。>
赤帝多年修行的本源都被吞噬,即使有些传承留给后人,也不足为虑了。>
反而其赤帝后裔的身份上,有许多文章可以做。>
白帝虽然是一名剑客,不如黄帝那么有城府心机,但是毕竟执政十多万载,对于权柄之道的领悟非常深。>
“陛下,可‘兴亡继绝’,重建赤霄国。”博父提醒道。>
“哦?”>
“天地分属五行,人族分属五国,当初灭亡赤霄国便是最大的错误,我国占据赤霄国的土地还不到五分之一,最富饶的都被黄帝拿下了。”>
“如今若能兴亡绝继,于原址重建赤霄国,则那仙汉天子必然感激陛下,从今往后,唯陛下马首是瞻。如此以来,攻守之势易也!”>
这“兴亡继绝”之策,正是博父这些天想出来的妙招。>
借着重建赤霄国的机会,将战略态势恢复到赤帝灭亡之前,而且新成立的赤霄国算是白奇国的附属国。>
“黄帝必然不可能答应,如之奈何?”>
“陛下,当初您和黄帝白帝本为同盟,共同对抗霸主赤帝,为何反目?”>
“自然是黄帝击杀并吞并了赤帝本源,坏了规矩。”>
“当初赤帝强盛之时,连续击败黄帝三次,最后一次甚至将黄帝逼入绝境,生擒了他,却也宴请一番,将其放回。”>
“如今重建赤霄国,不但白帝必然答应,甚至青帝都会心动。如此三帝合一,黄帝必然无法违抗大势!”>
最初的五帝之争,只是君子之争,大道之争,赤帝走的是争霸路线,就是将其他四帝全部打服,然后让对方自然而然的拜服。>
毕竟人族之外,尚有外族,赤帝之心,不仅仅是人族内部争夺,更是考虑到了人族整体的利益。>
不愿意因为五帝之争,而让人族的血流干。>
彼时的人族五国,内部互相征伐,对外却也不断开拓,打的万族节节后退,不断败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