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音禅唱中的佛法,是如此的高大恢弘,慈悲为怀,在师父传授的佛法,却是如此的功利和无奈。>
如今的孙悟空早已经不是刚出世时那般单纯,那般天真无邪,他开始了属于自己的思考。>
如此不知过去了一百年,还是两百年,孙悟空已经彻底习惯了佛音和道音,还能反思一下在天庭之中短暂的为官生涯。>
以他的战力,的确是天庭的巅峰,但却始终没能得到神仙们的尊重。>
在一开始,武曲星君就让自己做个弼马温,哪怕是打服了武曲星君,玉帝也非要自己去降服兄弟,最后封了齐天大圣,但是蟠桃大会却不肯邀请自己。>
为何?>
就是蔑视,天然的看不起。>
一口一个猢狲,一口一个妖猴,在他们眼中,自己什么都不是,哪怕道行再高,战力再强,也得不到尊重。>
除非将他们全部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才能让他们低下高傲的头颅,开始敬畏自己。>
因此这次大闹天宫,孙悟空并不后悔,也不会选择反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唯一遗憾的,就是修行时间太短了,做不到真正的三界无敌。>
那如来老儿,圆寂一次,却能轻松复活,哪怕千次百次也未必能将其真正打杀,这样的敌人,的确非常可怕。>
如来和师父比起来呢?>
直到此时,孙悟空才突然意识到,自家师父居然也是如此高深莫测。>
满天神佛,也未必有几个能比上师父的。>
这样的大能,怎么可能籍籍无名?>
在天庭交游之时,满天神佛,却无一人知道什么“菩提祖师”。>
师父不可能像自己一样,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必然有出身来历。>
而且整个方寸山上,除了自己,没有一位师兄得到真传,可以修行《大品天仙决》。>
他们修行的功法,都只是普通的凡人道法,一旦羽化成仙,就算出师了,必须下山。>
那么师父的真正身份是谁?>
而且太上老君,为何偏偏在自己偷吃仙丹时不在兜率宫?>
为何八卦炉中七七四十九日,最终却帮助自己证得大罗金仙果位?>
迷雾太多了,孙悟空根本看不清,但却知道,自己并非毫无依靠。>
尽管师父绝不允许自己说出师承,但是孙悟空知道,自己是有靠山的。>
那如来再怎么强横,对上师父,未必占得了便宜!>
想到此处,孙悟空孤寂冰冷的心终于有了些暖意,漫长的时光,似乎也有了希望,而非只是永远看不到尽头的牢笼。>
就在孙悟空被压在无量山下之时,西方灵山,盂兰盆节。>
佛门亦将主持下一次大劫的消息已经彻底传开,佛法将不再局限于西牛贺洲,而是在整个南赡部洲传播开来。>
南赡部洲繁华远胜西牛贺洲,人口也远远超出,一旦佛法在南赡部洲占据主流,必然还能孕育出更多的佛陀果位。>
因此下次大劫,是佛门大兴的关键,而取经人的角色,更是重中之重。>
一旦大劫终了,取经人必然成佛。>
虽然灵山已经有数十位佛陀,但是没人不想成佛。>
因此如来适时宣布,在此次盂兰盆节上,举行佛法辩论,最终胜利者,担任取经人。>
论宏愿之道,灵山之上到处都是践行者,一个个讲的头头是道,心得非常之多。>
但是论佛法总体,却太过宏大,于修行之中的助益并不大。>
因此虽然基本都能背下来,但却并无法形成自己的思想,更是无法在原本经卷的基础上再进一步。>
而金蝉子,却彻底大放光芒,不但折服了所有罗汉菩萨,更是将数位佛陀都辩到无法开口的程度。>
金蝉子已经通过大梦黄粱枕,连续轮回三千六百次,如今早已经不只是象牙塔上的清修人,而是经历了诸般磨难和考验的大德高士。>
虽然内心之中对于佛法的质疑越来越多,但是对于佛法的领悟也越来越深,甚至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思想。>
种种真知灼见,让他讲的佛法是如此新鲜,却也如此打动人心,因此毫无悬念的赢得了此次盂兰盆节上的辩论。>
“金蝉子,取经人就由你来担任,佛法大兴的重担,就交到你的肩上了!”>
如来欣慰的看着自己的二弟子,金蝉子已经洗却铅华,返璞归真,论及佛法造诣,已经胜过了许多佛陀。>
而且道行也飞速成长到了金仙后期。>
这意味着一旦大劫功成,得封佛陀,未来更是有望再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