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看到这一幕更是惊骇无比,想也未想一鞭子抽在公孙瓒胯下战马上。>
“走——”>
单经转身就逃,也顾不得公孙瓒逃不逃的屁事了,他很清楚凉州大马冲击速度,一旦稍有迟疑被他们缠住,想走都难以走脱。>
看到夜色中正在挥刀嗷嗷叫冲杀而来的千余凉州骑,公孙瓒差点没有一口老血喷出……>
“走——”>
公孙瓒不甘怒吼,拨转马头便向着易县方向疯狂奔逃。>
“杀——”>
黑夜中看不清是谁,但千余骑却向着公孙瓒疯狂追杀。>
公孙瓒是董部义从最厌恶的一方诸侯,双方在南皮城隔河对峙了将近一年,很清楚幽冀联军中的骑军属于哪一方,见到阵前有千余幽州骑,高顺也毫不犹豫撒出仅有的千余骑。>
公孙瓒若是对袁绍狂妄自大也就罢了,偏偏还把这种狂妄针对凉州军……但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当年董瑁不顾个人安危,一人一骑跑去管子城去救他公孙瓒,结果公孙瓒却不顾救命之恩,一而再再而三的与董虎作对,可不就让素来骄傲的董部义从愤恨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董部义从上下皆厌恶公孙瓒,其中就属孙牛、胡三为最!>
孙牛、胡三只要在一起,两人就对怼不断,看似两人有着很大矛盾似的,可在董虎看来,两人就与后世的夫妻、基友一般无二,两人可以相互对怼,可若外人一旦掺和进去,两人就一准一致对外。>
因董瑁当年前往管子城,胡三才被迫跟随刘妍跑去了雒阳,而这也成了董部义从唯一的一次“违令”事件,尽管董虎没有怪罪,可却成了胡三一生的污点,同为好基友的孙牛又如何不恼怒公孙瓒?而且孙牛还是渤海郡总管,公孙瓒又每每觊觎渤海郡……>
整个幽冀联军大营彻底成了一锅粥,两三万凉州军的加入更加剧了相互混乱,但在凉州军一遍遍怒吼“跪地不杀”之下,激烈厮杀了两个时辰的混乱战场逐渐平息,在孙牛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也不由苦笑连连……>
“还真被主公料中了,那个许攸还真他娘的捅了公孙瓒的屁股……”>
孙牛摇头苦笑,可他却不知,四百里外的甘陵城、七百里外是邺城也发生了叛乱。>
甘陵城是清河郡的治所,在袁绍求救信送到袁谭手中后,袁谭就招来了大将张合、高览商议,两员大将比较谨慎,认为邺城足以抵挡凉州军一二十万兵马数月,可手下一干清河郡谋士却认为应当立即出兵救援,理由就是袁谭是袁家大公子!>
袁谭是袁绍的长子,但他与袁绍一样是庶子,而且同样自幼过继给了他人的,所以在礼法上,他没有继承袁绍遗产的资格,而这也一直是袁谭心下的一个梗,清河郡本土谋士若用“邺城安危”来说服,他是不可能轻易离开甘陵的,但“大公子”就不同了。>
袁谭刚带着张合、高览两员大将离开甘陵城,城内就发生了震天喊杀声,等到袁谭收到噩耗后,大怒,正准备日夜杀回甘陵时,邺城又传来噩耗……>
邺城韩馥余党叛乱杀入袁府,不仅杀了病重的袁绍,更是几乎屠光了袁府上下,袁谭收到消息后仰天喷血栽倒,可这还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仅一夜之间,八万大军仅剩下不足三千……>
“天……天亡我袁家……”>
袁谭悲愤吐血,三千残兵寻了处空无一人的村寨暂居,然而仅两日,尚未等到狂奔杀来的数万骑,袁谭的人头就已被争抢财宝兵卒砍下……>
一个又一个消息送到董虎面前,即便他已经进入了邺城,依然有种不真实感,自己准备了足足一年时间,耗费的钱粮更是不知多少,可连一场像样的大战都没有爆发,袁绍就这么完了?>
“唉……”>
董虎扔下孙牛送来的紧急信件,看着一干文武叹息。>
“为了与袁绍干仗,咱自去岁就征募了十二万兵马,足足整训了一年时间,结果却连一场像样的大战都没打……”>
董虎很有种一拳打在棉花堆上感觉,沮授、逢纪、郭图、辛评等人全都面面相觑,心下却不知多么暗自庆幸。>
看着一干降臣降将,董虎心下自是知道他们在想着什么,皱了下眉头,面上也多了些严肃。>
“袁绍已死,然冀州境内依然混乱不堪,诸位不得疏于任事。”>
“审配。”>
审配忙抱拳出列。>
“臣在。”>
董虎皱了下眉头,但还是拿起笔在任命文书上签下名字。>
“自今日起,你就是冀州刺史,监督冀州各郡国不法。”>
“诺。”>
听到审配是刺史,一干袁绍手下文武全都暗自松了口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