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极为恼火董虎的鸠占鹊巢行为。>
不仅那阿恼火,楼班、蹋顿等人同样一脸不悦,因为昌黎距离辽西柳城太近了,一旦董虎强占了辽东属国,不仅强行驱逐了苏仆延,更是威胁到了辽西的丘力居、右北平的乌延,甚至连邻近的公孙度也甭想安生了。>
董虎自然知道他要强抢辽东属国意味着什么,但他还是一脸笑意。>
“本王的妻女本就是乌丸人,依照乌丸人的规矩,成为乌丸女单于也算不得什么,而且诸位也是说了,当今盗匪遍地,不仅抢掠我中原汉民,同样也杀戮乌丸百姓,由本王的兄弟替诸位清理掉那些盗匪,也算是做了件好事不是?”>
“再说了,女人终究是女人,根本影响不到诸位,诸位又何须太过担忧?”>
董虎脸皮够厚,一群乌丸使者鼻子都快气歪了,女人算不得什么,关键是女人的背后还站着一头凉州猛虎,那可就要了人命,偏偏又不能轻易答应此事,仅那混账透顶的难楼态度,那就极为要命。>
从东至西,辽东、辽西、右北平、渔阳、上谷、代郡六郡北部都有大量乌丸人,其中辽东境内的辽东属国就是当年汉元帝安置依附的乌丸人而设立的属国。>
一开始时,乌丸人大量聚集在辽东属国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乌丸人逐渐向西迁西,以至于成了幽州北面的一道既是屏障又是危害的存在。>
说乌丸人是屏障,那是不假的,因为乌丸人挡住了鲜卑人的侵入,但是呢,乌丸各部当中的游兵散勇又每每抢掠汉民村寨。>
有些是客观的存在,部落一旦被鲜卑人击溃,一旦乌丸人没了牛羊,他们就只有三条路可走,其一是加入汉兵,成为汉兵当中的乌丸义从;其二是加入其他部落,但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草原牧民一旦没了牛羊,他们就会成为最低级的存在,即便加入了其他部落,也处于最底层,与奴隶也差不了多少;其三就是成为乱匪,抢掠汉民村寨而活命。>
每一次鲜卑人向南侵入幽州,一定会伴随着乌丸人的第二次抢掠,这不是谁能控制就控制得了的,但谁都知道,这些乌丸匪类当中也必然会有一些乌丸部落刻意为之,或者私下里亲自下场抢掠。>
厅堂内十个将领有五个是凉州人,凉州羌人最是爱闹腾,他们当然知道羌人造反是怎样的情形,自然不会相信楼班、那阿等人的话语。>
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乌丸人、鲜卑的家乡本来就是在辽东境内的,乌丸人之所以在汉元帝内附大汉朝,原因并不复杂,就是因为他们干不过鲜卑人!>
鲜卑人、乌丸人本来就都居住在一起的,只不过鲜卑人的族地在乌丸人的北面,乌丸人虽然内附了汉朝,但生存压力依然存在,北面的鲜卑人依然时时威胁着乌丸人的生死,这才逐渐向西迁西,避开鲜卑这个死敌。>
汉朝是个平衡高手,原本的鲜卑人还很弱小,对汉朝形成不了多大的威胁,但乌丸人自辽东属国向西迁徙到了辽西、右北平、渔阳、上谷、代郡的北部,对汉朝的边境形成了一定的威胁,所以汉朝在乌丸、鲜卑之间也是采取了一种平衡策略。>
乌丸人如同非洲大草原上迁西的野牛群,在野牛群迁西的过程中总是会伴随着众多狮子、鬣狗、野狗等肉食动物,鲜卑人也随着乌丸人而迁徙到了代郡、上谷郡的北部弹汗山,逐渐形成了董虎当前看到的两族地域情形。>
汉朝是平衡高手是不假,让乌丸人与鲜卑人相互争斗不休,如此就没法子对幽州造成太大的威胁,但汉朝在草原上还有另外一个强敌,那就是匈奴人,于是汉朝就采取了连横合纵战略,联合鲜卑人与匈奴人干仗。>
连横合纵的战略很成功,成功的把匈奴人打的西迁了,可这么一来又制造出另外一个强敌,那就是鲜卑人!>
檀石槐崛起的时间较晚,也就最近二三十年内鲜卑人才成为汉朝边境的大患,在此之前,北匈奴还没有全部西迁之前,鲜卑人并不敢轻易得罪大汉朝,具体原因与乌丸人对待汉朝的态度差不多。>
乌丸人夹在鲜卑与汉朝之间,偏偏鲜卑人又比较强大,夹在中间的乌丸人只能与大汉朝保持较好的关系,同理,鲜卑人也夹在匈奴与汉朝之间,在没有真正击败匈奴人之前,鲜卑人同样不敢太过得罪大汉朝。>
不敢太过得罪大汉朝,雒阳就掌握着更多的主动权,也就有了能力制止鲜卑与乌丸人的争端,避免双方爆发太大的冲突。>
鲜卑与乌丸是世仇,鲜卑人实力强大,但两族的人丁却相差不多,差不多都在三十万人左右,若是大汉朝无法制止鲜卑人的行为,乌丸人的人丁绝对远低于鲜卑人,生的再多娃娃,那也不够鲜卑人每隔一年就抢掠一次的速度!>
所以在檀石槐真正崛起之前,两族虽然时不时就光着膀子干上一场,但真正爆发的较大冲突却很少,汉朝总是在关键时刻出面调停。>
也正因这个原因,再加上谷郡境内的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