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是不现实的,增加赋税同样也不现实,地主与佃户在几百年的拉锯战当中,地主富户已经将百姓利益打压到了警戒线位置,只要稍微增加赋税就会造成百姓饥荒,就会产生诸多社会矛盾,所以朝廷增加赋税就会面临两个问题,要么让底层百姓承受增加的负担,继而造成大面积饥荒和民怨积累,要么让地主富户承担增加的赋税,以此避免饥荒和民变的发生,可问题是,地主富户愿意承担朝廷增加的赋税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只要朝廷增加赋税,一定会引起益州本土富户家族的群起反对,与此同时,朝堂上的大臣们也会群起反对,道理并不复杂,虽然益州本土大族势必会与外来的各个家族明争暗斗,但双方的本质却是一样的,而且一旦益州本土家族群起反叛,没有多少根基的朝廷官吏们就会是第一个倒霉蛋!>
不能强取豪夺他人的田地,也不能大幅度增加百姓的赋税,刘协又哪来的底气征募十万兵马?>
一开始时,益州百姓生活的好好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处处都是太平祥和,结果刘协带着朝廷跑到成都后,一开口就要征募十万兵卒,就要从百姓兜里掏出两三百万石粮食,益州百姓会怎么想?>
益州本土大族与朝廷争吵了数月,十万兵卒没能征募到,两三百万石粮食也没能送入府库,朝廷的威望又成了什么?>
董虎暗自摇头,有些事情根本不用细想,只需要知道天下未乱之前,雒阳坐拥天下赋税情况下也才能养活一两万常兵,仅凭此就知道益州是不可能以赋税养活十万兵马的,除非刘协自降身份,将帝王降格成了一方诸侯,不要脸的学着其他诸侯们纵兵抢掠,但这是不可能的。>
乱世多妖,一个王朝一旦衰落,几乎就是不可逆转的,不是说想改革就可以改革的,里面的各种势力相互扯腿极为严重,偏偏越是衰落的帝国越是想维持帝国的尊严与荣耀,皇宫内的支出,朝臣的俸禄支出都不会少了半分,偏偏赋税又极其难以有效增加……>
董虎根本不需要去看成都密探送来的信件,他也能大体上判断出益州现在的乱局。>
想着密探送来的信件,董虎又一次看向有些颓废的荀彧,说道:“咱说这些,只是想表达一个意思,就是你前来的雒阳的目的,只不过是担心咱趁着益州动荡而落井下石,但咱已经给你了保证,只要刘协不主动招惹咱,咱就不会对益州发动进攻。”>
“之所以咱不想对益州动手,原因无非有三个,其一是咱的地盘扩张的太过迅速,自中平六年至今也仅有七年时间,若扣除咱前往高原的那段时间,咱在短短五年中夺得了幽冀青兖豫徐六州之地。”>
“地盘扩张的太过迅速,咱的根基已经不能用‘稳不稳’来形容了,所以咱想安安心心的夯实根基,不想继续对外扩张。”>
“一者咱想稳住根基,二者益州山高路险,并不是这么容易拿下的,若准备不足,很难说咱会不会遭受惨败,除了此两点之外,还有就是咱不想造成益州百姓更大的伤亡,对于咱来说,益州是四困之地,对天下政治影响力很低,甚至还不如凉并幽对天下格局的影响大呢,等到江南江北一统,益州不用攻打就会老老实实低头投降……”>
“退一步来说,就算刘协死硬死硬的,非要与咱拼个你死我活,咱也可以从数个方向同时杀入益州,就算不杀入,咱只要在各处屯重兵威胁,刘协就不得不拿出同等的兵力与咱对峙,可咱拥有江南江北数千万百姓的财力、物力、人力支撑长久的对峙,刘协他有这个财力支撑十万大军吗?若他真有这个财力,如今的益州也不会处处冒烟了!”>
“江南江北一统之后,益州自是不战而降,所以咱根本不在乎你们在益州如何折腾。”>
揉了揉儿子的小脑袋,董虎又笑了笑。>
“按理说,咱已经答应了不管刘协的屁事,你又不想在幽州、冀州的事情上激怒了咱,毕竟激怒咱对当下的朝廷并无任何好处,所以呢……你荀文若不应该跑到咱面前,应该回返成都交差才对,可你偏偏却跑了过来,还与咱提及辩弟的事情……”>
“如此一来,就不得不让咱怀疑你荀文若……或者说朝堂上大臣、天下各大家族的心思……”>
“但你应当明白,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不是咱想停止就能停止的,这不仅仅是将士们更愿意改朝换代,内阁六部官吏们同样愿意重立一朝。”>
“至于想让咱承认大汉朝原有的功勋家族利益……那是想也别想了,咱绝对不允许一群蠹虫继续吸食百姓的鲜血,但是呢,只要守咱的规矩,咱也不准备对他们下死手,正如文若你所说……咱同样会养出一群功勋家族来。”>
喜欢三国之西凉兵王请大家收藏:(.sodu777.)三国之西凉兵王搜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