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照办。>
赵吉高声道:“朕知百余年前,西夏自李继迁、李德明父子始,时而归降大宋,称臣改姓为赵,时而叛宋扰边,称王复姓为李,真乃反复小人!”>
“到了李元昊这厮统治西夏后,更加频繁侵扰我大宋边境,攻陷多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朕的三军,热血儿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铭记我大宋曾与西夏在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中,西夏杀掉了我大宋多少兵将?!掠夺走了我大宋边境的多少财物女子?!”>
“彼时,我大宋的范文正公,与西夏伪帝李元昊达成‘庆历和议’,结束了当时长年的宋夏大战,然我堂堂大宋,竟然年年赠岁币给豺狼野狗般的西夏。”>
“即便宋夏达成了‘庆历和议’,李元昊的后世子孙,直到当今西夏伪帝李乾顺这一朝,西夏依然不改豺狼野狗之忘恩负义本性,不时侵扰我大宋边境,烧杀抢掠我边民!”>
赵吉当众的讲话,令在场所有兵将都愤慨无比,数名随行文官更是握紧笔杆子,怒目切齿,在宣纸上记录下赵官家的圣训。>
赵吉话锋一转,声如洪钟,道:>
“如今,朕率大宋正义之师,讨伐背信弃义之西夏,已得苍天神灵眷佑,降天雷炸死李乾顺!”>
“尔等守卫兴庆府的夏军兵将,当为识时务者之俊杰,速速开城归降大宋,不然尔等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赵官家的圣言,令在场的所有人,皆振奋不已。>
负责记录的多名文官,奉旨记录下赵官家的发言,本想着按圣旨进行润色修改,可是他们却不约而同地发现,刚刚赵官家的即兴发言内容,不仅文采斐然,还感情饱满。>
不改赵官家发言内容一字的这篇檄文,若让大宋三军将士看之听之,便可让他们立即对夏敌充满刻骨仇恨,可提升三军士气,激励他们奋勇杀敌……>
不改赵官家发言内容一字的这篇檄文,若让夏敌观之闻之,可令他们自惭形秽,畏惧大宋天威,而动摇其军心,令其士气大减!>
只不过,在场的很多文臣武将,聆听圣训的最后几句话时,不禁心中升起疑云:>
“赵官家为何故意把大宋的火炮,说成了我大宋正义之师,得到苍天眷顾而降下的天雷呢?”>
“赵官家为何如此武断,说夏皇李乾顺已被炸死了呢?”>
在场众人中的聪明者,冥思苦想了十数个呼吸后,少数者才恍然大悟:>
由于信息差,西夏兵将根本不知赵官家已经给大宋秘密研制出了火炮,提前在汴京培养训练出了一营炮兵,分赐给了赐伐夏宋军各部。>
而西夏兵将在崇儒信佛的夏皇带动下,他们都非常迷信天地鬼神,当他们听闻是御驾亲征的赵官家,得到上天相助,引得天雷来炸他们,要远胜过听闻宋军研制出了新式的杀伤武器火炮,给他们心灵上的创伤面积也更大。>
而赵官家所言,让对外宣传夏皇李前顺已被天雷炸死于兴庆府的东城上,无论事实是否这样,都可以做到快速瓦解敌京夏军的军心,提升我大宋兵将的士气!>
在场的少数聪明者,费了好大的劲儿,终于悟出了赵官家的深远用意后,他们对赵官家敬佩得五体投地!>
……>
赵吉当场下旨,让小校王德率领百骑护送缴获来的夏皇尖顶金冠、西夏的御驾马车、伐夏檄文; 还有那不知真假却能震碎西夏人心的军情——夏皇李乾顺在兴庆府东城上,已被得到上天庇佑的大宋赵官家引下的‘天雷’炸死了的消息,一并移交给负责绕敌京城喊话劝降的刘光世部。>
“末将王德遵旨,绝不负官家圣望!”王德立即领旨,转身而去,召集好人马,奉旨立即出发……>
赵吉望着王德部的百骑背影,暗道:“历史上的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打不了硬仗,却对招降纳叛有一套妙招。”>
“朕并非期望刘光世得到朕所赐的那些物件后,他就真的能劝降守卫兴庆府的夏军兵将大开城门降宋;皆因这种可能性低!”>
“然,按朕之计,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守卫敌京兴庆府的夏军兵将,必然军心动摇、士气衰落,极利于我士气正盛的大宋路数劲旅,以闪电战方式快速攻破敌城!”>
……>
“报!”>
“启奏官家,韩良臣部送来捷报!”>
“其部登岸后,一路急行军,赶至兴庆府北城外三里地远时,路遇一队夏军精锐骑兵,正众星捧月般护卫着一名十几岁的文弱美少年,纵马飞奔向西北……”>
“其似很想在夏国京城,被我大宋官军包围攻破之前,尽快逃离那凶险要命之地!”>
“韩良臣下达军令,追击向西北逃奔的夏军骑兵小队……取得大捷!”>
赵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