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临夏 > 第242章,赴死(2/3)

第242章,赴死(2/3)

上一页临夏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趣阁在线收听!
在不收辽饷,以后还是要收,最多不过变个说法、名目罢了……除非效法魏忠贤,不然,这个问题无解。

“所以,最多就是阻止‘取消江淮之地工商业税、取消驿站’这两条。”

就算这两者,也是阻力甚大,前者涉及江淮之地各方利益,想要阻止,必然被这些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后者,乃是崇祥帝亲自提出,这个时候上书反对,如此不合时宜的扫兴话,崇祥帝岂会愿听?

最近一次扫崇祥帝兴的,那些给魏忠贤哭诉、想要给魏忠贤收尸的百姓,如今,可是要么被武力驱散,要么被抓入大牢。

“我知道上书劝谏,大可能不仅没用,反而会触怒陛下,给自己惹来祸患,但还是要做,不得不做!只要有一线希望,能让陛下收回这大损国祚的恶政,便是值得!”

张瑞安眸子坚定,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无奈,让他此时有些理解了诸葛六出祁山的心情。

“若是不成,遇到最坏情况,如厂公身死……死则死矣!”

“如今大夏,已然到了兴亡的拐点。我当初没能说服厂公,对陛下动手,换上明君,如今若能以自身之血,唤醒陛下,也算好事……即使今日不可,来日新政三条推出,天下动乱,陛下回想起来,或也会反思己过。”

做出决定,张瑞安联络方临派来的二人,将家人妻儿交托,连夜秘密送出京师,然后,神色平静开始书写奏折。

大概是有了赴死的觉悟,心境不同,让他发挥出了所有潜力,这封奏折写得言辞犀利,字字如刀。

……

崇祥元年三月初十,朝会之上,张瑞安上书,力陈驳斥新政三条,请崇祥帝收回成命。

也是张瑞安奏折写得太好、太过犀利,崇祥帝看后,神色阴晴不定,显然,已是憋火。

这个时候,因为张瑞安驳斥新政,让江淮之地出身的官员大为忌恨,纷纷出言反驳、弹劾,最终周景崇一句话一锤定音‘此人与魏忠贤有旧,乃魏党也’。

崇祥帝听闻,想起张瑞安履历,此人曾经靠着魏忠贤入阁,在天顺五年的大案中,也是因为此人文官集团功败垂成……顿时怒不可遏,下令将张瑞安打入诏狱,即日问斩。

——他本来就为张瑞安的奏折大感窝火,现在听了周景崇的话,看张瑞安和魏忠贤有关系,哪怕张瑞安拒绝了魏忠贤夺情;哪怕在魏忠贤当权期间,张瑞安救过一些文官;哪怕张瑞安丁忧归来,并没有再投靠魏忠贤……但,你这种逃过一劫的,不老老实实夹着尾巴做人,还敢来朕面前蹦跶,不杀你杀谁?

更直白些说,崇祥帝本就愠怒,正想寻个借口,而周景崇又递来了刀子,将张瑞安和如今他最厌恶的魏忠贤牵连在一起,自然新恨旧怨一起清算,论罪处死。

……

三月十二,张瑞安押赴刑场,神色间并无惧色,言道:‘新政三条出,天下必将大乱,辽东鞑子虎视眈眈,或将重演胡乱华、宋末蒙元之祸,大夏将亡矣!’,又言:‘国朝养士三百年,值此危难之时,岂能无有以身殉国者,有之,请自我张瑞安始!’

此番言论,让尚存良知的监斩官落泪,取酒为张瑞安壮行。

是日,张瑞安慷慨赴死。

张瑞安之死,倒也唤醒一些人,翌日,二十三文官联名上书,请求崇祥帝收回新政三条,崇祥帝大怒,将上书官员尽数罢官。

此后,朝堂再无人敢阻止。

——可以说,经此一遭,朝廷上仅剩的仍有良知的官员也被筛选出来,在他们罢官后,朝堂上还剩下的是什么东西可想而知,自然万马齐喑。

崇祥元年四月,新政三条推行天下。

……

陇地,银川驿站。

“朝廷有令,自即日起,驿站裁撤,都起来了,走走走!”一个马脸官员过来道。

“大人,这驿站说裁撤就裁撤,怎么一回事啊?”

“是啊,有没有个说法?”

“我们这些人,都是靠着驿站过活,如今驿站裁撤了,这吃什么、喝什么?有没有些补偿?”

……

“上面说是陛下下令裁撤驿站,谁知道呐?你们想要个说法,我还想要个说法呐!至于补偿,朝廷抠搜着呐,一个大子都没有。”

马脸官员说着,转身离开:“都走吧,大家伙儿都去各谋出路去吧,留在这儿,以后也没俸禄发喽!”

一群驿站小吏骂骂咧咧去收拾包袱,脸上都带着气愤,以及对未来的迷茫、担忧。

这些年,陇地也是天灾不断,所幸红薯传了过来,红薯抗旱、产量高,藤叶都能吃……虽说经常吃这玩意儿,肚子里跟火烧似的,但也比饿死强啊,普通百姓凭着红薯勉强抗住。如他们这些驿站小吏,还要好上一些,有驿站俸禄,还有来往油水,日子说不上多好,但也不绝对算难过,维持温饱之余,偶尔还能吃些好的。

可如今突然裁撤驿站,失去这个官身,一下子成了民,不,简直比普通百姓都不如了……并且,朝廷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临夏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