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也一样有战乱。
曹操之所以看起来和袁绍兵力差距巨大,除了河南太过凋零,物产锐减以至于限制了曹军规模外,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曹操位于中原腹地,他需要四面派兵。
官渡之战最激烈的时候,曹操依旧在豫州放了近两万大军。
而且这两万人可不是弱旅,全是百战精锐,其中半数是兖州大豪李家的部曲,由李通统帅,镇守阳安,稳定汝南朗陵的局势。
另外数千精锐,更是曹仁所部精锐,是作为曹操战略预备队被派来汝南攻打刘备的。
再加上颍川防御刘表的部众,汝南方向最少也有曹军两万之众。
这也是为什么官渡之战前曹军有兵十余万,可被袁绍十万精锐飞龙骑脸时,对面却只有两三万人曹军的根本原因。
可见曹操并不是没兵,而是迫不得已集合不起来罢了。
这个位面曹操的实力其实并不比原时空来的弱,别看刘备父子抢了曹操不少地盘,可原时空里曹操的核心地盘依旧保持了个大半。
大半个兖州,河南尹、弘农,河内,颍川,这些地方都是曹操正产出的地盘。
豫州虽然被刘备所领,可这也无形中帮曹操分担了来自刘表的危险,又节省了驻扎汝南的两万部众。
再加上曹刘结盟,曹操也不必分兵东部防备徐州。
眼下若是再爆发一场官渡之战,曹军兵力必定不会像原时空里那般悬殊了,更别说还有约定好了的刘备援军了。
“父亲,孩儿是看好大将军,而且孩儿更认为我们也只能看好大将军。”
如今袁绍还是一家独大,光是养兵数十万,这点真就不是河南地面上的诸侯们能比的了。
那可是数十万啊,赤壁前的曹操也不过这个数字,其中大半还是袁绍留下来的家底,可见袁绍此时之豪雄了。
当然了,刘封也不怕袁绍,别说他眼下还有机会进取荆州了,就是以现有的东南三郡,到了明、后年扩军完成,东南刘军不论是规模还是军械都不会逊色于袁绍军,而战力更是远在袁绍军之上。
要不然,刘封这几年的努力不全白费了?
如今的徐州虽然不敢说恢复到了鼎盛时期,但最少也恢复到了曹操屠杀徐州前。如今徐州北方东海、琅琊、下邳三郡靠着屯田回了一波血,而广陵却又少了袁术之乱的损失,总体而言甚至犹有过之。
豫州也没有了曹操、袁术征战那两年多的惨烈拉锯,保存下了六七分的元气。
别小看这六七分,豫州可是天下第二大州,底子厚,仅仅这六七分的元气,就让豫州的经济、人口等诸多数据稳居刘备治下第一,还在徐、扬两州之上。
扬州虽然新定,但刘封一番心血的驱狼吞虎,虽然浪费了一些时间,冒了一些险,却极大的加强了他在扬州的统治力、动员力和影响力。
如今包括吴郡四大姓的俯首跪舔,会稽诸大姓豪强的人头落地,以及江北两郡的水利赈灾,尽收人心。
扬州六郡,刘封已尽得其四,剩下的丹阳郡也废不了什么功夫,唯有豫章稍稍有点难度,但豫章的班子刘封心里已经有了人选。
刘封之所以能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积蓄起如此之大的优势,其中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刘封明白该如何当一个合格的诸侯军阀。
三国时期大家都是自大汉四百年大一统后,头一次当军阀。
前汉末年,光武刘秀定鼎实在太快,以至于各地的豪强都没有机会历练一回。
刘封从一开始就知道人的价值,也知道东汉末年只需要短短的十余年,就会从人无立锥之地演变成百里无鸡鸣。
如今刘封一家的人口就是曹、袁两家之和,这些可是军械、钱粮、兵员的根基。
刘封眼下低调,不过故意想利用曹操、袁绍等人的惯性思维,利用他们对自己和刘备的轻视和错判,来找机会扮猪吃老虎罢了。
就算有实力以一敌二,可挑动曹袁相争它不香吗?
刘备皱眉沉默了片刻,对于曹操,刘备是有偶像心理的,别看刘备喊着每与操反,可实际上恰恰证明了他心里曹操的地位之高。
刘备的每与操反,与其说是看不起曹操,还真不如说是差异化新赛道。
当然,这也跟刘备出身、名望以及心性有关。
刘备的出身和声望太低了,以至于他在士族、豪强赛道里几乎没有什么竞争力,那还不如争取寒门和平民的支持了,最少这是真能捞进碗里的干饭。
“好吧。”
刘备最终还是点头同意,毕竟他要是不同意,岂不是让自家好大儿坐蜡了?况且这次去雒中,刘封也是提前跟他报备过的,他当时没有出言反对,现在就更不能反对了。
“那以你之见,沛国该如何安排?”
刘备转而问起了军事方面的问题。
在刘封的安排之中,沛国的部队几乎是重中之重,堪为战略机动部队。
刘备军事天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