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钟繇所见,刘备麾下士卒的士气颇为不错,听子瑜、孔明和士元所言,刘封所部的士气还在刘备所部之上。
但凡换上一个主公,恐怕根本不会想要提升士卒的待遇。
可刘封却偏偏这么干了,而且给的待遇还很全面,这就让钟繇看出刘封和其他诸侯之间的不同了。
刘封有大志。
一旁的董昭、杨修也都意识到了这一点。
和重要一样,董昭、杨修也察觉到了刘封的异样。
董昭还好,他最初就是为刘封所惊异,又为其所重,这才入了刘封麾下。
钟繇则属实是半推半就,最早的时候不过是比较亲善刘封,以从属的身份建立起了联盟,仔细说起来并不是真正的刘封下属。
可这一次从洛阳离开,钟繇算是真正归入刘封手下了。
刘封此时的幕府之中,还真就缺少了能够在内政上总揽的干将,钟繇、董昭的南下,无疑是最好的填补。
相比起钟繇、董昭心中的惊异和窃喜,杨修就苦涩的多了。
杨修是个聪明人,而且还是顶尖那一档次,他自然是察觉出了刘封想要收服他的心思。他也明白自己在刘封眼里的价值。
只是自家老爹刚刚被刘封联手曹操罢免,在洛阳监狱中还吃了不少苦头。
为了老爹的性命,杨修不得不俯首称臣。可即便心中对刘封既惊且忌,还有一丝丝深藏的畏惧,但杨修依旧不想那么快就缴械投降。
但眼下刘封所表现出来的气度,以及所做的大事,让杨修深深的察觉到了对方和自己父亲气宇之间的巨大差距。
这不但让杨修陷入了深深的挫败感中,对刘封的抵触心思也又变淡了几分。
“此事兹事体大,诸君万万不可外泄。”
扩军、发放军饷,拣选精锐单独成军等方案实在太过重大,即便堂上都是有数的天下才俊,也一时之间拿不定主意。
刘封当即表示可以回去思考,反正此事暂时还不急于一时,有什么想法可以随时来找他汇报。
只是有一点,那就是这件事情十分敏感,千万不可泄露。
钟繇等人也知道事情厉害,当即应命。
********
吴郡,钱塘。
一壮勇少年正跪在地上,向自己父亲进言。
“父亲,您还要迟疑到何时?”
为少年所求之人,乃是吴郡钱塘人全柔,汉灵帝时期曾为吴郡太守范凌举为孝廉。
范凌是盛宪的前任,乃是庐江龙舒人。
龙舒县如今为刘勋所据,是和刘家势力对峙的第一线,也是刘勋大本营舒城所在的左翼重镇。
范凌是中平二年(公元185年)接替南阳文府君,就任吴郡太守。
在任上提拔了钱塘名士全柔为孝廉,并征辟其入太守府中,随后又资助全柔前往洛阳,担任郎官,后因为才能卓著,被提升为了尚书郎右丞。
这个职务是相当不错了,属实是孝廉之中的快车道了。接下去不是外放大县县令,就是擢升为侍中、中郎将,前途一片光明。
可谁也想不到不到四年之后,董卓就入京了,还给天下换了皇帝,毒死了何皇后和少帝辨。
这可把全柔给吓了个够呛,直接扔下官职,逃回家乡。
不过全家在钱塘毕竟是豪门大族,很快当时的扬州刺史周乾就举荐全柔出来任官,而且还是别驾这等大吏。
只可惜周乾很快病死,全柔这别驾位置还没坐热乎,就被新来的刺史陈温给罢免了。
不过好在全家毕竟是高门大姓,陈温也很给面子的拜了全柔为会稽东部都尉,这个位置可是实权位置。隔壁吴郡都尉朱治,在响应孙策南下的时候,他可是一口气拉出了大几千的人马迎接对方。
后来贺齐也是在这个位置上平定了会稽南部的叛乱。
不过很快,只不过一年多的时间,新任的刺史陈温也病死了,袁术趁机南下,自己领了扬州刺史。
本来这个事情和全柔关系不大,毕竟袁术虽然自表了扬州刺史,可很快朝廷就派来了刘繇担任扬州牧,随后更是直接把吴景、孙贲给赶出了江东。
可谁也没想到,孙策很快就过了江,而且还一路击溃了刘繇和其盟友,所向披靡,锐不可当,一年就打下了大半个丹阳郡和大半个吴郡。
作为吴郡人,自家家乡已经在孙策兵锋之下。
全柔本人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野心,在原本的历史上,他在孙策和王朗之间选择了前者,偷偷扔下官职,领着自己的部曲返回了钱塘江北,和朱治一起投奔了孙策。
可这个位面却是不一样了,孙策的确凶猛如虎,可就在全柔意动,想要降孙的时候,刘家的潜龙也过江了。而且还是挟持着一战擒袁术的滔天大功而来。
这一下子,全柔可就陷入了焦虑之中了。
他面前的选择一下子变成了刘封、孙策、王朗。
儿子全琮倒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