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还有一大堆前沿的各种乱七理科都一起的新生总数,其中的理科人才只有一部分而已。
其中部分理科生,能够读到硕士、博士的就更少了。
智云集团的人事部门,每年都盯着各所高校里的那些潜力高素质人才,对于优秀的人才在他们还没有毕业的时候,往往就直接提前抓人签署第三方协议了。
放眼全国,其实能够从事前沿技术研发的技术人才没多少的……顶级人才的匮乏都逼着智云集团和各高校进行合作,出钱出力一起搞合作院系,要么是设立联合研发中心,出钱出力帮着一起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顶级人才是很稀缺的,招进来都不容易,哪能随便炒掉啊……对方提离职,智云这边还会各种挽留呢。
项目失败了不要紧啊,我给你开个新项目啊……想要做什么项目你随便提。
待遇不行,我找人事再谈谈啊,保证给你业内顶级的薪资待遇啊。
顶级人才的稀缺和匮乏,导致智云集团对高级技术人才是非常优待的,待遇以及尊重都有,项目失败了那就换个项目折腾呗……智云有的是钱,不差他这点研发经费……至于工资之类的那就更不值一提了。
几百几千万,甚至上亿的研发经费都给了,也不差你那几十百来万的年薪。
所以,智云集团里其实存在一大堆各种研发项目搞了好多年,屁商业成果都没有,但是依旧在职搞研发的科研人员,还养着一大堆搞数学的,搞理论物理等各种基础学科的科学家。
这在其他企业里,其实很难看见……因为不管怎么看,这都是妥妥的亏钱货,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官方、高校去做的,很少有企业自己去做。
不是企业短视,而是真的会血本无归!
但是智云就是做了!
为什么?
因为徐申学需要基础学科里的顶级科学家们,在基础理论上获得突破,来帮他打开前进的道路……同时他也有科学系统,能够大幅度提升这些顶级科学家们的科学水平。
如果不招进来的话,这科学系统也没办法用在这些顶级的顶级科学家身上。
所以最近这些年,智云集团特别喜欢拉那些高校里年轻有为的教授们来智云集团下属的那些研究院兼职……方便徐申学给他们套个科研系统名额。
同时也鼓励公司旗下全职的顶级人才,去临近的高效兼职当荣誉教授、客座教授之类的,以培养更多的优秀顶级人才。
这是徐申学的出发点,但是在外人,哪怕是在公司内部的人看来就是:我们不差钱,我就愿意养着这些顶级科研人员,然后撒网捞鱼!
智云集团的高层技术人员,尤其是技术委员会里的十几个技术大佬们其实也挺焦虑的。
因为现在公司里的很多研发项目上已经站在了当代技术的最前沿,想要继续前进太难太难了。
甚至很多项目连理论支撑都没有了,现有的基础理论已经走到头了,他们想要继续前进的话,连理论支撑都没有!
很多前沿技术项目组的核心科学家们,颇有一种前面一片漆黑,啥也看不见,自己闷头往黑暗里闯,结果又迷失在黑暗中的感觉……让人非常痛苦且难受,甚至一些心理承受能力不行的就会感到很绝望。
难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方向……而现在,智云集团的很多前沿技术项目就是没有了方向。
以至于很多人都出现心理问题,搞的智云集团里的心理咨询师都特别忙。
为了获得技术的突破,为了获得更多的基础理论支撑,智云集团就开始搞撒网捞鱼式的研发了,同时开始大规模的扶持基础学科的研发……
他们需要全新,哪怕只是偶尔中的新发现,他们也需要全新的基础理论作为前进道路的指引!
他们需要黑暗中远方的一盏灯!
这是智云集团内部高层技术人员的看法以及做法。
最终,徐申学和智云集团里的高层技术人员们就形成了这么一个共识:撒网捞鱼!
还别说,这一套模式效果还的确很不错,智云集团里的人工智能研发,量子计算机项目,乃至最新的常温常压超导材料34,都是这一套体系下的成果。
光是一个34材料,就值得上智云集团过去多年来的所有撒网捞鱼式的科研投入,并且还血赚一千倍甚至一万倍!
搞撒网捞鱼式研发的智云集团,对顶级人才的需求是无上限的……同时对顶级人才的容忍度也是非常高的。
只要你不瞎来,明目张胆的搞职务侵占,贪腐之类的违反乱纪,你爱搞啥搞啥,
当然……这种待遇只局限于一些高级技术人才,不是什么人都能拿到的。
如果只是可以代替的普通技术人才的话,自然是随行就市,该裁员还是裁员……智云集团每年都会因为业务调整,裁汰招新以及其他原因进行裁员。
主要就是裁员一些能力不行的技术人员或文职人员,腾出位置给新招进来的人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