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他是95后新锐富豪,年纪轻轻就已经身家过亿,可他被扒出来的事业之一毕竟是内衣啊!
这让先前的一些流言蜚语,再度涌上这些人的心头。
「怪不得,怪不得之前有人说程逐压根不是白手起家,根本不是什么普通家庭,而是背景通天!」
「笑死,我就知道不可能有什么大一学生能白手起家干到这种程度,他要么有背景,要么就是背后有人!」
「他不会就只是个被大佬推到台前的白手套吧,毕竟他形象还是不错的。」
现实生活中,他们遇到身家过亿的人可能立刻情绪紧张。
但这里是网络,我只能告诉你,区区身家过亿不算什么,配不上这样的排面,拥有不了这种格调!
小伙子,你不配,懂吧?
就像正在找营销号和水军带程逐节奏的周韬,心中就冒出了本《十万个为什么》。
他也开始怀疑起来:「网上的传言不会真他妈是真的吧?」
真是这样的话,自己就踢到钢板了。
但他转念一想,又觉得不至于。
「赵龙是大人物,人家是顶级富豪梯队里的人。」
「他心里肯定有数的啊!」
一念至此,周韬点开这篇报导,想要一探究竟。
开篇先是对灌云县这个地方进行了简单的描述。
「灌云县,是隶属于省连云港的一个小县城。」
「这里曾是省著名的贫困县,分布著大片农田,以农业为支柱产业,财政收入常年排在省内倒数。」
「彼时,这里的特产是一种叫豆丹的特色美食。」
「然而,在近几年,这里却成了国内最大的内衣生产地,全国其余各地加起来都比不上它的产值。」
看到这里的时候,周韬就已经有很不好的预感了。
因为【脱贫】二字直接挂钩了!
周韬怎么著也是个读过大学的人,他太清楚这两个字代表了什么!
妨碍地方脱贫,无异于阻碍伟大复兴!
「所以,程逐是去灌云县进的货?还是说他在那里办了厂,然后成了代表性人物?」周韬这般脑补。
殊不知他的脑补,实在是有点儿小家子气了。
他继续往下看,这位对于内衣和灌云县没有多少了解的男人,被里头的数据给吓了一跳!
「灌云县内,大大小小的内衣工厂已有近400家,销售额已占据国内市场近百分之六十。」
「可以说,当地每60个人中,就至少有一个人在从事内衣的工作。」
「其中,主要以中年纺织女工为主。」
「在全县的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以54.17%的份额,承包了灌云大半的商业面,这个占比在整个连云港市都位列靠前,而内衣产业则是整个业态的核心!」
「在灌云的街边路旁,大大小小的内衣工厂随处可见。」
「家庭作坊式的代工厂极多。」
「在众多小老板的带领下,每月人均创收不俗。」
周韬看到这里,是有点吓著的。
他怎么都没想到,全国绝大多数的内衣居然都来自一座小小的县城?
而在这篇报导里,下一句带有转折性质的话语,让他心跳都漏了半拍,暗叫一声:「糟糕!」
因为这句话确实逼格拉满,有一种一人带动一县之感!
「灌云的改变,可以说是由一位杭城95后小伙开始。」
于程逐而言,他想让新华日报为自己站台,最大的劣势就是他并不是散装省的人,他是浙省杭城人。
如果他本身就是灌云县人,或者说只要是省的人,其实会更好。
但是不要紧,动用一点人脉资源,这些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
「更何况我在灌云也有自己的代言人,不是吗?」
咱们的厂长中年阿滨,就是土生土长的灌云人呀。
在这篇报导里,给阿滨也分一点点版面就好了。
事实上,当初在面对采访时,陈滨知道自己将有机会登上新华日报,人都兴奋到要晕厥过去了。
「光宗耀祖呐,真是光宗耀祖呐!」
「今年清明节上坟的时候,我就应该跟列祖列宗们再好好吹几句的!」
「妈的,我们这一辈的族谱,就应该我打头!」
靠跟著程逐混而买上大奔的阿滨,觉得奔驰那立起来的不是车标,而是自己以前那弯下去的腰。
而名字出现在新华日报上,就真的证明自己不是一个普通厂家了,真的是有头有脸且受官方认可的一号人物了!
这篇报导里,详细讲述了程逐高中毕业后,想拿著长辈们给的红包钱赚点生活费,然后意外发现了商机,毅然决然地带著钱赶往了灌云县。
这里头,把程逐一开始的创业成本给降低了。
毕竟他一开始是靠世界杯把红包钱给翻了好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