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这坑是非跳不可,朱皇帝倒也不介意大大方方的跳下去。
起码速度要快,姿势也要帅。
朱皇帝站在地图前,一边斟酌一边说道:“原本的府、州、县倒还好说一些。”
“可是多出来河北、辽西、辽东三个布政使司,就得跟着多出三个提刑按察使司、三个都司。”
“等于是一下子多出来六个空缺。”
“这还没算那个狗东西说的,在州县和村社之间增加的小衙门。”
“要是全都算上,从正二品到从九品,怕不是得多出几千个空缺?”
“要是把吏、役也算进去,恐怕一两万个空缺都打不住。”
朱皇帝越说越气,又伸手指着蓟州附近的位置:“更关键的是这里。”
“倘若鞑子从这一带突进,再分出一路兵马去攻山海关,抚宁卫就会进退两难,开平卫孤木难支,永平府立时就会陷入险境。”
“所以,长城一带必须重兵布防。”
“沿线各关隘也要多加修缮。”
“如此一来,钱粮、工匠、役夫等方面的缺口又会变大。”
“想要快速从江南调运粮食,就得走海路。”
朱皇帝伸手指向后世天津港的位置:“这里得增设港口。”
“除了海路,陆路和运河也要多加修缮。”
越往下说,朱皇帝的脸色就越难看。
“别说是掏空国库了,就是把未来十年的国库全掏空也不够。”
“他娘的,这狗东西果然是给咱挖了一个大坑!”
朱皇帝越说就越是不爽。
尤其是这种明知道前面是坑却还不得不捏着鼻子往下跳的感觉,更是让朱皇帝有种想要骂人的冲动。
李善长和刘伯温这两个老匹夫到底是干什么吃的。
之前行省改布政使的时候他们怎么没想到这些?
还有汪广洋,身为堂堂的山东布政使,结果连手底下各个府、州、县的矿藏情况都摸不清楚,回过头来还要几个孩子帮他勘探、开矿,简直都对不起咱给他的俸禄!
马皇后没有理会朱皇帝的臭脸,反而怔怔的望着地图出神。
老四以后的封地就在这里?
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跟胡元交战?
马皇后强按下心中的担忧,问道:“永平府、北平府这两处,你是打算划给河北布政使司?那河北的都司你打算让谁来?”
朱皇帝淡淡的嗯了一声,却没有直接回答马皇后的问题。
直到过了好一会儿,朱皇帝才试探着说道:“妹子,你说咱要是迁都北平,怎么样?”
马皇后微微一怔,问道:“迁都北平?”
朱皇帝嗯了一声。
“迁都北平,一是表明咱对北方百姓的重视,收服北方民心。”
“二来,也可以借着迁都的机会,名正言顺的加强北方的防务。”
“这第三么……”
朱皇帝呵的笑了一声,脸上的神色逐渐变得有些狰狞:“也是敲打敲打某些人。”
马皇后微微皱眉,问道:“那凤阳呢?”
洪武二年,朱皇帝下旨以凤阳为中都,然后动用全国的力量大兴土木。
如果最终决定迁都北平,那原本的凤阳又该怎么办?
这两年搭进去的人力和物力又该怎么算?
然而让马皇后没有想到的是,朱皇帝竟然毫不犹豫的说道:“停工。”yu.et
“登州大学那里缺工匠,缺教书先生。”
“跟登州大学比起来,中都的营建并没有那么紧迫,该停工的就先停工,等以后登州大学完工了再说。”
马皇后再次嗯了一声,伸手握住朱皇帝的手,笑道:“迁都这事儿,咱们不急,你先好好想想,回头你也跟咱位女婿聊聊。”
朱皇帝轻轻点了点头,心里也在不断琢磨着迁都的事情。
迁都从来都不是皇帝一道圣旨下来就能迁的。
尤其是像大明这种情况,迁都更是一件麻烦无比的大事。
首先就是赋税钱粮的问题。
如果以金陵为京师,那么江南的赋税钱粮就只需要押解到金陵即可。
而一旦迁都北平,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赋税钱粮在运输过程中增加的成本。
除此以外,更要考虑到防线的变动。
按照朱皇帝原本的分封计划,大明以后会形成以辽、宁、燕、谷、代、晋、庆、肃作为第一道防线,以秦、周、鲁、齐、楚为第二道防线,且两者之间能够互相制衡,除非超过半数的藩王同时造反,否则谁也无法威胁到朝廷。
迁都北平,也就意味着各个藩王的封地范围要做出相应的变动。
首当其冲的就是朱老四。
迁都之前还好好的,迁都之后封地没了?
至于第三点,也是朱皇帝和马皇后最为头疼的问题。
迁都北平,北平的百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