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恐怖小说 > 养鸡养猪挖野菜,县令升官有点快 > 第554章 办法总比困难多(1/2)

第554章 办法总比困难多(1/2)

有声小说,笔趣阁在线收听!
瞧着朱皇帝被震惊到满脸懵逼的模样,杨少峰忍不住在心里大肆嘲讽。

没见过吧?

好玩吧?

其实啊,这些套路还真就是大明的乡贤士绅们后来玩剩下的!

就在杨少峰在心里疯狂吐槽时,朱皇帝却忽然皱眉,问道:“仅仅只是落籍?”

“不对。”

“这样儿是能逼着他们把户籍迁出去,可是你怎么保证所有人都一定会老老实实的迁移出去,而不是用冒籍来解决问题?”

被朱皇帝这么一说,杨少峰顿时更想笑了。

没错,不真分家,也不真正迁移,只是在乡试的阶段去别的省份参加考试,以后该怎么样还怎么样。

这种冒籍的手段,也同样是大明的乡贤士绅们玩剩下的。

都是基操,勿六。

只是杨少峰却笑了一声道:“没从原本户籍册子上分出去的不算分家。”

“洪武五年的乡试暂时不提。”

“从洪武六年开始,迁移到某府落籍时间不足三年,或某生员在新落籍地区学校就读时间不足三年的,都不允许参加乡试。”

“乡试之前,先核对户籍册子。”

“发现冒籍的,该送登州就送登州,地方学政问责,地方户科负责户籍的官员、书吏也同样问责。”

“应对的办法总比困难多。”

杨少峰吧吧吧的说个不停,朱皇帝的眼睛也越来越亮。

咱贤婿说的没错。

他们能冒籍,咱自然也能防着他们冒籍。

只要冒籍的成本高于科举的收获,那些人自然就得掂量掂量后果。

如果他们真的老老实实迁移出去再参加乡试……

那首“汉儿尽做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的《河湟有感》,大概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归根结底就一句话,分家的时候容易,分完之后再想后起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如果真能逼得余姚、建阳、吉安为首的江南士子们把户籍迁移到其他布政使司,他们以后就是想抱团也没那么好抱!

就在朱皇帝暗自琢磨时,杨少峰又补充道:“像什么不得回户籍地做官、不得回祖籍做官。”

“这些手段也可以拿出来用嘛。”

“只要这些人不能回祖籍和户籍地做官,他们就只能选择那些文风不盛、教化偏弱的地方去参加乡试。”

“也唯有如此,他们才有可能被分配到一些差不多的地方去做官。”

“但是不管怎么说,他们去那些地方读书三年,光是他们带过去的亲眷、仆人,就必须在当地解决衣、食、住、行等问题。”

“那些偏远地区的消费一下子就能拉起来。”

“地方上的消费拉起来了,地方官府的税收就能多起来。”

“官府有了钱,自然就能做更多的事情。”

“哪怕一个布政使司里只有一个靠谱的知县,起码也能让一个县的百姓受益。”

朱皇帝越听越感觉靠谱。

只是朱皇帝刚打算让杨少峰写份奏本,回头交给李善长和刘伯温他们头疼时,却忽然又想到了剩余的三份奏本。

“礼部和工部人手不够用的问题,你怎么看?”

朱皇帝伸手指了指三份奏本,皱眉道:“工部那边还好说一些,事情可以缓,但是礼部这边关系到明年的恩科,却是半点儿也缓不得。”

“还有工部和礼部这个废除清吏司,改为事务的想法,咱觉得有点儿道理。”

“但是咱大明这么多的布政使司,回头还要再增加河北、辽西、辽东布政使司,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布政使司,这事务司能不能顾得过来?”

“而且工部和礼部废清吏司,改事务司,以后其他户、刑、吏、兵是不是也得改?”

“还是说要跟六部对应地方六科、六房一样,地方上也由六科、六房改为诸多事务司?”.lnㄚ.nt

这个问题显然比科举试卷和礼部、工部缺少人手的问题更加让人头疼。

毕竟是改动朝堂的结构。

而朝堂的结构改动,就必然会对应到各布政使司、府、州、县。

这已经不是能在宁阳县和登州府试行就能解决的问题。

除非大明朝廷再单独准备出一套完整的朝堂结构用于试验。

否则的话,就只能是一动全动,从朝堂到布政使司再到府、州、县,全都得同步更改结构。

面对朱皇帝的问题,杨少峰同样也是头疼无比。

“让工部先改,这个思路是对的,换小婿来也是如此。”

杨少峰斟酌着说道:“至于工部的各项事务司要怎么弄,或者说是不是把工部进行拆分,直接打破六部的数量限制,改由中书省来领导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部,这些就得岳父大人考虑了。”

朱皇帝瞪大眼睛,望着杨少峰问道:“你让咱考虑?”

杨少峰认真的点了点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