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里,总旗眼神瞬间黯淡了几分。
目前虽然大家都清楚白莲教,正试图通过联合晋商势力,发动谋逆活动。
毕竟对方始终藏在暗处,没有人能够确切判断,哪些百姓已经成为其控制下的棋子。
更何况,这里是晋商根基所在之地,社会关系网错综复杂。
“应该尽快呈报太子,并要求增派人员前来支援山西才行。”.ξgyuxt.e
总旗压低声音建议道。
如今,在这片土地上,除了那些驻扎于此地的几个锦衣卫百户衙门外。
其余可依赖者寥寥无几,不足以应对当前复杂的形势变化。
经过短暂沉默,冯海最终开口说道。
“直接报告给太孙吧。”
总旗郑重地颔首。
“是。”
此刻,一行数人已然抵达太原城门口。
各自准备好伪造的身份文书,交予守备士卒查验。
然后顺利踏入这座古城。
近日以来,来自四面八方、各怀鬼胎的多股力量,正纷纷涌入此处。
出于各种考量,各方均选择了,暂时维持表面上的宁静与平和。
于是,即便是在冬日渐深时节。
这座即将迎接新年到来的城市里,并没有出现过多骚动。
倒是街头巷尾渐渐洋溢起了,几分节日前夕特有的热闹氛围。
城中西北方向。
与晋王府不过几条街道之隔的一片宅邸,显赫富丽,但没有人敢对其评头论足。
城内的山西道三司衙门、太原府衙门以及县衙和各个衙门遍布各地。
而这一角的宅院与其之间,有着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关联。
正因如此,靠近这显赫家族区域的一些街道上,汇聚了许多游侠与各类手艺人。
心中盘算着若是被贵族家庭所看重,便能得到更多的财富,以供回家过年的开销。
唱曲儿者、卖艺者、贩卖各式商品如发饰工具甚至草药之人,还有那些提供占卜服务或者看相术数者,在这里形成了一片繁华热闹之景。
吸引了城里无数百姓来往不断。
接近街区入口处,有个小茶点摊位,设置了少量桌椅,并供应热乎乎的茶汤,旁边便有一名说书艺人试图招揽顾客。
这位先生通常会讲述《三国志》这类脍炙人口的故事集锦。
但由于听众对此已颇为熟悉,故新奇感有所欠缺。
当他完成一段表演后所得酬劳,往往仅限于零星铜板而已。
这远不够支付日常开销,让他几乎丧失继续讲故事的动力。
他坐在一边,为自己也准备了份饮品,并品尝着作为小食的豆子,同时目光穿过喧嚣望向那遥遥在望的豪宅大门。
“入得此城已有数日矣,却未能挣下足够银两返乡过年啊。”
长期处于昭狱环境,使得冯海面色略显苍白。
这会,他换上了说书人的装扮,倒也不易令人察觉出异样。
旁边店主百无聊赖地看着过往行人,稀稀拉拉前来消费的情形。
偶尔瞥见这个正在休憩中的说书人,不由得发出轻蔑一笑。
“你所讲内容,大家耳熟能详,《三国志》,早已烂大街了,你能讲出什么新鲜事儿来呢?”
面对质疑,冯海反唇相讥道。
“我即便讲不好,也好过你那味道欠佳的茶。”
茶摊老板不以为意地反驳。
“对我来说,只是打发时光的方式罢了。我家中七个儿子负责田间劳作,每日只需简单煮茶便可赚取生活费用。”
若非出于安全考虑,承诺每天分出一半收益给老者作为掩护场所费的话,此刻冯海恐怕不会如此平静。
见到老板总是眺望着不远处那姓李的大户家门方向,店主愈发挖苦地说。
“真有本事就该挑些新颖有趣的故事来讲,比如《包公案》,如此方有机会获邀进李家讲演个把月,并且年末或许还能拿着足够的银钱回去过年,至于你说的这些零碎宝钞,在李家眼中不过是小意思而已。”
听完对方的话语后,冯海先是注视了一会老板。
然后才转向李家,冷哼了一声。
“听说这个李氏家族拥有悠久历史,以及深藏底下的巨额遗产?”
摊主微微颔首笑道。
“确实如此,对他们而言,黄金白银都成了日常用品罢了。”
语气虽带笑谈之意,但依旧掩饰不住心底对财富的渴望。
他自己何尝不想亲身体验那份奢华呢?
躺在价值连城的玉床上休息一夜……
这种念头哪怕一闪即逝也是美好的幻想。
紧接着,好奇之心驱使着他提问道。
“唐代时期的李姓皇族,也曾发迹于此地,那么当今居住于此处之同宗是否与其存在血脉联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