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有一支兵力突然出现在城中,便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在敌人未及察觉之际,根据朱允炆提供的名单,逐一抓获目标人物。
朱允熥斜眼看了看石伟毅:“我这位二哥眼下似乎愈加机智了。”
石伟毅微微一笑。
若朱允炆能一直保持这种状态自然最好。
反之,他的智谋越是增加,便越不能让他活着。
石伟毅将这个念头埋藏心底,轻声禀报:“太孙,三县地方官员到了。”
官道旁。
祁县、太谷县和徐沟县几位地方官员面带光彩地走来,态度恭敬且谨慎地一同靠近。
“祁县知县。”
“太谷县知县。”
“徐沟县知县。”
“向太孙问好。”
“全体恭迎太孙。”
以三位县长为首,在场所有县级官员,都向马上坐着的朱允熥行礼。
朱允熥露出一丝笑意。
他轻轻挥动了一下手中缰绳:“诸位请起。”
“谢太孙。”
三人起立,怀着既激动又不安的心情,仰望马背上朱允熥。
祁县知县脸上洋溢着笑容,“吾奉太原知府之命,特来接应太孙入城。”
太原知府之命?
朱允熥转头看了看身旁的石伟毅。
石伟毅淡笑道:“太原府确实忠心可嘉,竟然让你们三人一同迎接。”
有了太原府指示,三县知县自然可以跨出属地相见。
太谷县知县上前躬身说明道:“听说太孙北巡进入山西道,正前往大同边关。此时已是初冬时节,边塞覆盖着厚厚的积雪,道路艰难。”
“太原府已备好所需粮食跟衣物,等部队换装完毕后,都司衙门将派遣太原卫兵马先行开路,护送太孙平安抵达大同边关。”
“太原府费心了。”
朱允熥双掌交叠在马鞍上,眼神温和。
徐沟县知县颔首:“布政使得知太孙莅临太原,便立即从保德往太原城返回,都指挥使也提前结束了代州振武卫及雁门关的巡查任务,赶回了太原。”
保德位于太原府的西北方向,一出城就是黄河,隔岸便是陕西道的府谷县。
振武卫和雁门关位于代州,北接夏屋山长城。
目前,山西道的文武官员已迅速返回太原城。
朱允熥扫视四周后,轻声说:“我只是途经此地而已,何必如此兴师动众,让三司专程前来相迎呢?”
祁县知县解释道:“太孙乃贵胄之体,大明根本,此次遵旨巡视北方。三司难得有机会入京述职,趁此良机,希望能向太孙汇报政事。”
朱允熥轻轻地用手指轻叩着手背,平静的目光凝视着面前的三位太原府知县。
他们给出的这番解释,并无明显的破绽。
他身为太孙,再加上先帝亲授的地方官员管辖权力。
山西官员得知他驾临,按照情理都应该前来拜见。
但这群官员一与他相见,就急于让他进城,并特意让三县知县在此等候迎接。
鉴于当前山西情势分析来看,不得不让人揣测。
这三个知县是否已暗中归附叛贼。
甚至于,此刻正从四面八方向这里赶来的布政使与都指挥使,也可能早已和反贼有了瓜葛。
哒哒哒哒。
马蹄声在背后响起。
尚未见到曹震身影,他那雄浑响亮声音已经飘入耳畔。
“我们北行经过所有城池均无需停留,只需由各地官府,负责准备好所需粮食供给军队之用。”
曹震身穿重铠、跃马扬鞭至众人跟前,立马上抱拳向朱允熥行礼。
“太孙,刚好太原府知县都在,让他们通知布政司准备三十天物资,送往大同。”
闻言,几位知县脸上,皆露出一丝不安神色。
自打太孙踏入了山西道,沿途每经之处的州县,都遵照指示预备数日食物补给以供使用。
而景川侯曹震,此番却要求全道范围内,筹集足够长达整整三十天的口粮。
此举并不似一趟简单巡视,反倒像是对边疆发起攻势。
祁县知县语气平和地说。
“景川侯需三十日军粮,山西境内恐怕难以立即筹齐,还需一些时间来调配资源。臣今日便向太原发送函件,待太孙进城休整数日后,应能确保军队所需物资准备充分。”
曹震表情严肃,“在外征战之师,行动讲求快速,岂容粮秣供应成为羁绊。你们这些山西官员……”
话到此处却戛止。
只见朱允熥抬起一只手,并向曹震投去一眼,后者立刻沉默不语。
随后,朱允熥的目光转向面前三位知县。
“我的三王叔,眼下是否在太原城内?”
祁县县长马上回应说:“近来晋王一直未曾离开过城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