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楙和夏侯玄都向王平投降,归顺了大汉,这令王平麾下顿时新增了三万降兵。>
将部队撤出子午谷后,王平顺便也接应上了魏延的部队。>
如果说夏侯楙的部队是处于即将断粮的边缘的话,那么魏延的部队则是实打实的已经断粮了。>
夏侯楙的部队还有马可杀,而魏延的部队则全是步兵,没有马可杀,尽管后期一天只吃一顿,可也已经无粮可吃了。>
当王平的部队与魏延部接上头时,魏延所部一个个都已经饿得快要昏了头,王平赶紧令人把粮食输送上去,才让魏延这支部队得到了补给。>
魏延部出子午谷后,魏延亲自造访王平,表达感谢!为了北伐,魏延这一路可真是吃尽了人间之苦。>
先是私自带兵脱离永安,翻越崇山峻岭抵达汉中,就挨了一路的饿。后来又在子午谷中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再一次断粮挨饿。>
尽管魏延十分的坚韧,但好汉也架不住肚子饿,饿一两天倒没什么,可被困在子午谷中的时候,魏延感觉挨饿的日子仿佛盼不到头。>
好几次,魏延都想带兵折返汉中,可是折返汉中,这张老脸又该往哪儿搁?且不说自己擅离岗位可能会被弹劾。就算众人为他作保,免除了罪责,但是自己折腾来折腾去,白折腾了一番,岂不是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故而魏延宁愿战死在子午谷中,也好过退回汉中遭人笑话。>
不料他发现魏军开始有序地撤出子午谷了,他开始发兵追击,谁料魏军纷纷喊话说,他们已经归顺大汉了,大家现在都是汉军了,自己人不打自己人!>
一开始魏延不信夏侯楙、夏侯玄会投降大汉,觉得这只是缓兵之计,可当王平麾下的将领亲自前来接应魏延时,魏延才知道,夏侯楙、夏侯玄和三万魏军,真的已经投降大汉了。>
魏延顿时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在子午谷中和魏军作战,到最后所有的胜利果实倒都被王平得了。>
然而魏延还没法说王平什么,因为王平对自己有救命之恩。魏延只能在心中暗自哀叹,这一切都是命啊!>
如今王平麾下有五万大军,他却只有一万,想必将来北伐立功,自己也会吃很大的亏。>
见到王平后,魏延恭敬地拱手道:“多谢子均相救,若无子均相救,我这一万健儿,怕是要被困死在这子午谷中!”>
王平赶紧笑道:“文长说的哪里话?你我本就是同袍,相互救援原本就是应尽职责,原本姜维都督是要亲自来的,然而长安有魏军大军压境,故而姜维都督才派我前来救援。”>
一听长安城即将迎来大战,魏延顿时有些兴奋,赶紧问道:>
“子均方才说,魏国大军来攻长安,这么说,长安还有仗可打了?”>
王平笑着说道:“曹魏未灭,文长又何愁无仗可打?既然文长到了雍州,不妨就留下来,跟随姜维都督一起作战吧!”>
按理说,王平和魏延都是一方都督,地位与姜维几乎平齐,但魏延见到王平很坦然的交出了兵权,自己自然也不好多说什么,这个指挥权是无论如何也争不赢姜维的。>
况且,姜维当初从马岱刀下救过魏延的命,魏延打心眼里对姜维是很感激的。如今姜维只用了短短两年,便全取了雍凉两大州,取得了诸葛亮一生都未能取得过的功绩,魏延发自肺腑的,也很佩服姜维。>
故而魏延下定决心,也不再去争什么兵权了,只要能够在北伐这件事上尽一份力,便可此生无悔了。>
于是魏延笑着说道:“魏某当然愿意留在雍州作战,听候姜维都督的指挥,不知道姜维都督有没有给我等下达过什么军事任务啊?”>
王平摊开舆图,对魏延说道:“当然有了,我率军出长安时,姜维都督曾有交待,我的第一要务是救援魏延将军你,并消灭或俘虏夏侯玄、夏侯楙的部曲。完成这一步后,便需率军进入这个区域。”>
王平指着舆图上一个位置,这里早就被画了一个红圈,魏延定睛一看,被红圈圈出来的地方,位于长安城的东南方,上面写着两个字:蓝田。>
魏延有些好奇,蓝田紧邻着黄泥关,黄泥关是关中平原通往上庸的必经之路,长年都有魏军把守,不知道姜维为何会要求王平派兵去这里。>
王平便解释道:“看样子魏延将军有些疑惑,是否觉得我军去蓝田过于冒险,蓝田往北是潼关,往南是黄泥关,黄泥关再往东就是武关,这都是曹魏的险关要害之地,定然有重兵屯驻,进驻蓝田会陷入被动是吧?”>
魏延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王平笑道:“将军大可不必担心,黄泥关已经处于我汉军的控制之下了,只不过武关还未打通,姜维都督派我等进驻蓝田,自然蓝田已经被我军控制了。我军进驻蓝田后的下一个攻击目标,便是潼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