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原啊周原,你让朕说你什么好,你怎么这么缺德呢?”>
“陛下,不是臣缺德,不放长线就没法钓大鱼,办案要证据啊!”>
锦衣卫是在慈云寺外,布控了一定的人手。也看到了靖江王、张环进寺,更有锦衣卫,一路尾随乔装的张慈而来。>
接到这消息,周原也是一愣。靖江王无拘无束的走进去,他还以为这俩人有什么见不得人事呢!>
鬼知道会发生这么一件事!当然,就算预料到了,他也不会出手。谁都能进庙烧香,张慈完全可以一推六二五。>
但有了张环的反水,一切就不一样了。靖江王被展览的当日,法惠和张环带着心腹僧人弃寺而逃,锦衣卫的缇骑现在就跟在他们身后。>
可周原不打算现在抓人,原因还是那话证据,皇帝教诲锦衣卫,给人定罪要有完整的证据链,没有确凿的证据,是容易让人反口的。>
而楚、鲁二王在应天府审案的卷宗,他也看了,那三个女人明显是被好处糊了嘴。且这种事,也只能是这么咬,否则她们就得浸猪笼。>
三女的婆家都是城中的商民,在市井间也有较高的人望;三家苦主都到衙门哭去了,除了请求秉公办理,就是要休了三名失贞的妇人。>
理由,就更寒碜了,王爷相中的女子,小民百姓之家不敢留,担心有灭门之祸。面上说小民怕皇室理所应当,暗地里未必没有恨毒了朝廷的意思。>
想想也是,开罪靖江王,他们全家得玩完,得罪朝廷一样也玩完;那还有球怕的,莫不如恶心朝廷一把,把心里这口恶气出了算。>
“你的意思,堂堂的应天府,楚、鲁两位亲王,让三个小民百姓给难住了?”>
不管是朱元璋,还是朱雄英,一直实行的都是宽民之政,很多事对百姓都是不计较的。可这次不同,是刁民豁出一身剐,硬是要甩皇室一身大鼻涕。>
更无奈是,永诚元年,皇帝便废除了“以民告官”处罚,改为罚铜。目的是便民告状,惩治不法脏官,可现在却成了砸自己脚的石头。>
周原不敢说是皇帝的过失,只能把这帽子扣在应天府和二王头上。>
“其实要用手段,不管是楚、鲁二王,还是唐知府,都有的是办法。”>
“主要还是影响太坏了,天子脚下,首善之区,这比藩王在封地为恶影响还坏。”>
瞪了一眼反复嚼咕着屁嗑,就是不出准注意的周原。朱雄英清楚身为人臣,有些话他不方便说疏不间亲嘛!>
朱雄英从袖子掏出一份脉案,这是太医署给靖江王开的,身子虽然无碍,但日后恐不能人道。太医说的是客气的,实在上他现在就已经废了。>
从人情方面来讲,朱守谦作恶多端,得给算计他的人点个赞,这活儿干的漂亮。废了这狗日的,省的作孽祸害别人了。>
可从皇室、朝廷的角度来说,这招太毒了!要诛的可不仅是朱守谦的心,更合适再往大明朝泼脏水。别看三家都是平民,处理不好朝廷的威严就扫地了。>
慢慢从京师传至整个大明,所有的百姓对朱家子孙,都会抱着偏见,他们将来还如何领藩,娶妻生子啊!>
楚、鲁二王现在压汹汹民意,再不做出处置,京师老百姓改怎么想!所以,留给周原的时间不多了。>
周原当然也清楚,拱手言道:“请陛下再给臣一点时间,臣相信狐狸马上就要出洞了。”>
恩,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是要拿的住架。朱雄英沉声道:“行,你放手去办吧!”>
周原这边刚走,楚、鲁二王便匆匆而来,他们来也不是什么省心的事。在狱中的朱守谦得知自己废了,寻了三回短见啦!>
二王的意思是,还是让他回府疗养,这对他养病也有好处。而且,他这么闹腾,也有损于皇家的脸面。>
“让他死去,快点,他早点死,朕早省心。”>
“他还有脸闹,朕还脾气要发呢!去,让他赶紧死去!”>
奶奶的,还有天理么?老朱家的脸都让他丢尽了,朕还派了两个亲王给他擦屁股,回过头来,他闹起来了。>
妈的,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了还!朕这些天正窝火呢,行,你非要寻死是吧,朕成全你!>
楚、鲁二王见皇帝动了真火,便上前去拦,可这皇帝是什么脾气,哪里是他们俩能拦住的,只能眼睁睁的见皇帝跃马而去。>
等他们俩跟到应天府时,朱守谦已经被提了出来,扔在衙门口。一身明黄龙袍的皇帝,手持一条荆鞭,抽的朱守谦在地上死去活来的。>
这一下,围过来看热闹的人那是越来越多,皇帝当街打兄弟,行家法,三皇五帝至今,还没人这么干过!>
而且,皇帝这手下的还真狠,几鞭子下去,就皮开肉绽,陛下是真的一点都不徇私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