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谌回到营中,迫不及待的接见了诸葛果。>
“我可是等天师久矣!”>
诸葛果冷笑一声,然后掏出几张纸说道>
“恐怕你是等这几张纸吧!”>
刘谌悄无声息的撇了一眼几张纸上的内容,然后面不改色的说道>
“怎么能呢?就算我拿了纸,没有天师指导也无法做出来啊!”>
诸葛果却不理会他的花言巧语,直接说道>
“曲辕犁、筒车均可造出,且能极大的加快效率!”>
“风谷机、连击碓的确能加快杂质和去壳速度!”>
这就是刘谌暴兵的利器,其实在汉末三国到晋朝时期,中国的农耕水平有了一个比较快速的发展。>
得益于屯田政策的广泛展开,东汉还是两人一牛的耕作方式,到西晋时期,已经开始了一牛一人的耕作方式!>
直到唐朝晚期,曲辕犁的使用,农耕水平进入大爆发的阶段。>
汉代的长直辕犁,耕地时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不很高。>
曲辕犁则富有机动性,便于深耕,且轻巧柔便,利于回旋,便于精耕细作。>
如今刘谌首要任务便是制造曲辕犁!>
曲辕犁难点便是需要生铁,好在这个时代制造生铁的技术已经具备了。>
史书记载,曹操曾命人制作“百辟刀”五枚,除自己佩戴外还赏赐诸子。>
曹植作赋描述制刀的场景,曰:“炽火炎炉,融铁挺英。乌获奋椎,欧冶是营”。>
蒲元也已经探索出不同水质对淬火效果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誉为‘神刀’!>
不过他最大的问题就是只能制作两三千把曲辕犁,毕竟他还需要打造近千人的武器准备!>
农具有了更新,灌溉系统自然需要换代!>
水车正式出现,加快了人们灌溉的效率,而他出现的时期,就是在东汉!>
据说灵帝时,曾命毕岚造‘翻车’,那时便已经有轮轴槽板等基本装置了。>
又有一说,是三国时魏国的马均制造的‘翻车’。>
不论‘翻车’首创于何人,如今的刘谌却要用更加高效的‘筒车’代替了!>
翻车又名龙骨水车,是一种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可用手摇、脚踏、牛转、水转或风转驱动。>
相比之下,筒车是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
因此无需费太大力气。>
当然,这只是简易的结构,再复杂一点,还有‘水转翻车’、‘高转筒车’等!>
至于风谷机、连击碓都在汉代有原型,这个时代还是叫风扇车、水碓,连机碓便是杜预总结发明的!>
刘谌先让诸葛果造出来试验,打算等造出来的东西效果质量没问题才开始大规模生产。>
毕竟有时候对着图纸制造,也可能因为细节问题废掉。>
如今有了诸葛果的保证,再加上她带过来有经验的工匠指导,刘谌立刻投入生产。>
老早刘谌就已经在广汉铁官处安排了物资运送,如今只需匠人重新整理生产场地便可。>
这也是刘谌有权限,不然则需要相关人员拿着图纸过去打造,要不然各地官府有了铁矿资源,随意打造些什么,朝廷都不一定知道。>
第二日,刘谌立刻启动作业,主管工匠的是蒲兴、李烈。>
刘谌将图纸交给他们,两人信誓旦旦的保证。>
“大王,如今德阳的材料可打造数十把,这两天便能出来,后续则要广汉铁官运送材料!”>
“没问题,你们放心去做,若有疑问,咨询乘烟天师即可!”>
同时安排巧匠,在德阳附近制作筒车!>
和工匠开完会,刘谌又拉着范长生和诸葛果会面,范长生对于诸葛果这类的神仙人物也是非常敬仰,刘谌便顺势说出了他的目的>
“关于天师道教义改革,长生天师可多与乘烟天师!”>
一个队伍中有竞争才是好事,不然天师道的事情全让范长生干了,让他一家独大可不好,同时陈瑞也是起到这个作用。>
不过老练的范长生却一点也不惊讶,而是开心的说道>
“有乘烟天师相助,我可轻松许多了!”>
处理完这些,刘谌才去马邈营地。>
好在今天没让他失望,士兵们基本都在出操,值守的也按照刘谌的要求检查。>
刘谌不打算立刻改变他们的训练方式,都是有底子的人,先练上几天看看效果。>
刘谌等他们出操后,便让马邈统计了江油的积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