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弘一听,好像是这个道理,不由的佩服起了刘谌>
“大王练兵方式真是不拘一格!”>
有了王运的教导,张弘十分卖力。>
接下来张弘推广农具,王运则和每家农户聊起了天,并且还在晚上拿出一叠纸记录了起来。>
张弘实在好奇,便问了起来>
“公幸这是干什么?”>
对于张弘的请教,王运毫无保留的说道>
“大王想要招募寒门子弟、普通农户家的少年为学子,如今我便每家每户问询情况!”>
“至于记录在案,则是大王教授的办法,我毕竟年岁大了,比不得你们的记忆力,将这些信息记下来,对大王定能起到大作用!”>
张弘听王运说完,佩服的五体投地>
“王公五十老者,做事竟能如此一丝不苟,我虽年近三十,却远不如矣!”>
“请王公受我一拜!”>
说着便拜了下去,王运一见,果断将张弘拉了起来,笑着说道>
“大同太抬举我了,我能做到如此程度,还是大王教的!”>
“他有一句话说的好啊,活到老学到老!”>
听到此处的张弘精神一振,接下来数天愈加的勤奋。>
张弘打了鸡血般的推广起了作用,接下来每天都能有五十户更换农具的。>
终于在十多天后,他们完成了两个乡的农具更换任务!>
恰好这个时候,第二批农具已经分发出去,第三批农具也开始分发了。>
负责德阳亭的李高和负责江油乡的李毅也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第三批的分发的工作主要集中在马邈和广武县长身上。>
因此等王运、张弘回来,刘谌的幕僚都已经到齐了。>
见此,刘谌便又召开了会议。>
各人都讲述起了分发农具的经过,张弘听到李毅、李高也有一户一户推广的经历,心中的得意之色渐渐褪去,这时他才正眼瞧起了众人。>
‘大王麾下的臣僚都不简单啊!’>
在听完所有人的汇报后,刘谌直接下令>
“以王运麾下吴骁、黄元分别为大康乡、新安乡蔷夫!”>
“并对各乡招募士兵!”>
“各位说一说吧,各乡分别能招多少人?”>
原来刘谌让他们下乡,也有考察各乡人员结构的意图!>
这时,王运、张弘率先开口>
“大王,大康乡能募得一千两百人!”>
“新安乡能募得一千三百人,且诏令一下,便能于五天内齐集兵员!”>
还不错,和刘谌预料的差不多,接着便看向李高>
“大王,德阳劳壮皆已参军,或最多募得五百至八百人!”>
德阳也预想的差不多,最后便是李毅的江油乡>
“江油乡不如德阳,预计只能得两、三百兵!”>
江油毕竟也要做到补充江油戌的作用,劳壮早已被搜刮,能有两百人已经不错了!>
“那各乡能入学的少年预计有多少?”>
依旧是王运最先回答>
“大康乡、新安乡合计能有三百左右!”>
这个数量倒是令刘谌非常吃惊,梓潼都只有一百多人,看来王运做了很多工作啊!>
杜烈这边工作做的似乎也不错。>
“大王,德阳有近一百少年愿意入学!”>
至于江油则少了一些>
“江油大概只有数十人!”>
这些人数对刘谌来说足够了!>
“各乡田地有何问题需要处理?”>
“大康乡、新安乡皆是中田以上,灌溉无忧!”>
“德阳亦多数是中田,颇为可观!”>
“江油差一点,若有水车,定会好很多!”>
此时也已经到三月了,刘谌便立刻下令>
“由范长生、乘烟天师负责各乡民政、工事!”>
“军师可诏令各乡负责人,自领十名农人、十名匠人下去,扶助百姓处理农具与水利问题!”>
“喏!”>
“由李毅负责征兵之事,王运、李高协同,抽调各乡青壮入军!”>
“喏!”>
“由杜烈负责蒙学督造之事,同时招收各乡学子!”>
“喏!”>
命令一下,刘谌身边数百名匠人、农人清空大半!>
同时,张弘也在王运、李高、李毅等人安排下,迅速下乡发布征兵命令!>
难得他们开始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