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反应,毕竟经历过神人授书之事,他内心已经毫无波澜。>
倒是姜维,则是好奇的紧!>
在他印象中皇室子弟多是文弱不成器,北地王之前的形象则是有任侠气,勇武方面姜维不怀疑,但是对于刘谌治军的故事,姜维倒觉得多是刘谌麾下贤才辅佐的效果!>
就在众人等待之时,两部骑士举着王旗飞驰而来。>
轰隆隆的马蹄声由远而近,居中便是一位通体玄甲的骑士,骑着一匹黑色骏马。>
数十骑装瞬而至,停在了众人几百米远处。>
这时,一道洪亮的声音传来>
“立正,下马!”>
“喏!”>
整齐划一的喊声令在场众人不由侧目。>
董厥已是发现,原来当头的便是刘谌和他的玄甲军。>
他当即领着众人参见,身着玄甲的刘谌不便相迎,便抬手示意。>
他的左右两军陆续而来,王运、李高部的军容也出乎意料的整肃。>
众人这才将故事中的形象和刘谌对应,在寒暄过后,众人便开始互相介绍起来。>
最吸引刘谌的便是那位须发黑白混杂的将军,他威严最盛,刘谌一看便知这是姜维。>
“大将军的故事,孤便是从小耳闻,真是神往久矣,今日一见,可谓了却了孤一桩心事!”>
姜维对于刘谌的恭维很是受用,也是客气的说道>
“大王天纵英才,治军之事,我远在沓中也有所闻,皆如丞相故事!”>
两人相谈甚欢,不过刘谌也没忘记下面的军官>
如傅佥>
“将军便是关中都督?好,真雄壮威武,孤犹记卿父(傅肜)奋战吴人故事,果然一家皆是忠良!”>
傅佥听了面上颇为动容,他的儿子可是激动的不行。>
还有已经七十多的柳隐>
“老将壮勇,定是黄金围督,我听闻将军冲锋陷阵,勇冠三军,孤还以为略有夸大,如今看来尽是事实!”>
柳隐听后却先是给刘谌鞠了一躬,刘谌奇怪,便问道>
“将军这是何故?”>
只听柳隐苍老的声音说道>
“这一躬是感谢大王未绝杜祯之后,还将其后杜弢收养,大王真仁义君子!”>
刘谌这才反应过来,柳隐早年和杜祯齐名,也算朋友关系!>
他为人正直诚恳,虽后来和杜祯没有过多交往,但是却佩服刘谌仁义的做法。>
至于王含、蒋斌,两人都在成都见过,刘谌也不废话,对着董厥问道>
“辅国大将军,丞相庙造好了吗?”>
董厥一愣,没想到刘谌一来便问他工作的事情,不过他还是认真回答道>
“已经造好,西出阳安关不远便至!”>
“好,那众将幸苦一趟,与孤一同先拜祭丞相!”>
众将看着姜维,等他意见,姜维虽奇怪,不过还是按照刘谌所说>
“是极,我来此匆忙,竟还未祭拜丞相庙,如今便随大王一起!”>
有姜维、董厥在,众人乖乖的跟着一起。>
如今的诸葛庙便在阳安关西边,仍属沔阳地界(今汉中勉县)。>
大殿内,有诸葛亮泥塑坐像一尊,羽扇纶巾,目光凝重,栩栩如生。>
刘谌在祭拜过后,便看着诸葛亮的泥塑说道>
“丞相遗志便是匡扶我汉室,还于旧都!”>
“如今幸赖大将军辅佐,魏国才不敢轻近!”>
姜维一听,心中狂喜,看来刘谌是支持他的,麾下的傅佥果断赞道>
“不错,大将军多次击败魏军,让敌人不敢来袭!”>
董厥听了却有些面上挂不住,好在刘谌语气一转,又说道>
“惜乎,如今的大汉民用短缺,仅仅维持北伐就已经困顿不堪!”>
“好在朝着有识之士改易方略,采用敛兵聚谷之策!”>
“如今汉中取守势,北伐之军不可轻动,应等待时机,全力袭取陇西,方可解除朝廷困境!”>
董厥、张翼、廖化几人听了连连点头,其实姜维内心也是颇为认同。>
不过‘等待时机’这个办法是说的好听,可等不到怎么办?等不到时机,那就只有被敌人歼灭这一个结果!>
而且全力攻下陇西,依旧要面对魏国的反扑,后续也是难打的战,这些情况该如何应对?所以姜维认为不考虑这些因素提出的建议,都是夸夸其谈!>
好在刘谌没有让他失望,他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观点。>
“我们应该在战斗中求生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