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低估了他!>
司马昭哪里是不如司马懿、司马师?此人的奸诈分明和司马懿如出一辙!>
‘司马老贼的奸诈,真的是一脉相承啊!’>
怒火上头,钟会拔剑便砍,张匡立刻招呼信使后退,让钟会一个人发泄!>
待得堂内床、榻、枰、几、席被砍的七零八碎,钟会这才稍微消火!>
冷静之后的钟会才发现自己处于骑虎难下的境地了!>
伐蜀成功他要死,伐蜀失败他便要背锅,虽然他心中早有预料,但是亲自听别人说起来还是不由的心头泛冷!>
冷静下来的钟会开始认真思考,他反思了片刻,才发现自己之所以这么生气,是因为低估了司马昭,被他先一步将军了!>
那些被司马昭私下警告的大臣,肯定会将他最近的所作所为告知司马昭!>
也就是说他在长安的布置全部被司马昭看在眼里!>
他联络的大族、掌握的军队都被司马昭搞的清清楚楚了!>
如今他可不敢随意和这些人再联络了,他的底牌已经被司马昭知道了!>
他完全成了司马昭手中的一枚棋子了!>
如此危机时刻,钟会却一反常态的静坐在被砍烂的席上,招手说道>
“将信使带下去,我要静一静!”>
角落里的张匡领命,钟会看到信使走时低头谨慎的模样,心中鄙夷>
‘畏畏缩缩,如此信使完全不如张匡手下!’>
想到此处,钟会脑中却灵光一闪。>
‘蜀中来使从凉州而来,一路应该颇为紧张憔悴,为何见到我却如此镇定?’>
‘司马老贼莫不是在我身边也安插的细作?’>
‘不然如何能先我一步提前布置?’>
‘其人虽于军阵之事拉跨的一批,但是政事上却老道的不行,那很有可能安插细作!’>
‘是了,是了,定是这样!’>
‘之前属实是小看了司马老贼!’>
想到此处,他赶紧对着张匡背影说道>
“将之前的使者唤来!”>
“喏!”>
蜀中的信使很快上堂,眼见堂内像是经历的大战,信使却只暗自记下,表面镇定。>
钟会心中已经起疑,如今一看更是觉得大有问题!>
于是他嘴上又开始了询问,只见他沉声问道>
“你既然从凉州而来,可否为我描述一番凉州的情况!”>
似乎是问到了信使擅长的,他停顿了片刻,便滔滔不绝的介绍了起来,甚至连风土人情,名士、景胜都说的有详细有据!>
“...”>
“如今时节,一路上冰雪融化,因此只需一月便可从成都到长安!”>
“....”>
“武威姑臧汉风与内地同,却有许多西域之人!”>
汉末到曹魏时期,朝廷分雍州以为凉州,刺史领戊已校尉,看护西域,如汉朝故事!>
所以凉州刺史一直有管理西域之事,两地来往十分频繁!>
西域之人多有前来中国内地做生意的,甚至还有定居的!>
曹芳时期,西域便有献‘火浣布’的,据说这时一种不怕火烧的衣服,也就是防火衣!>
青龙四年(236年)时,还有凉州塞外胡【阿毕师】攻打西域诸国,西域校尉张就出兵征伐,斩首捕虏万余人的光辉事迹!>
信使对于这些典故如数家珍!>
“凉州等地多有知《浮屠经》者,相传此经为天竺人口述!”>
“《浮屠经》所载与中国《老子经》相出入,盖以为老子西出关,过西域之天竺教胡”>
“...”>
“西平有河西鲜卑秃发树机能,据当地人说,此人英勇善战,颇有谋略!”>
“...”>
钟会表面微笑点头,内心却震撼不已,普通信使都是着急赶路,最多关注一路的地形,哪里会关注这么多!>
此人定然不是普通信使,肯定还肩负了其他任务!!!>
如今来看,要么是姜维发现了问题,要么是司马昭很早之前安插的!>
以钟会了解到的情况看,姜维应该没机会动手,那很有可能是司马昭!>
钟会不动声色的将信使请下去,并让张匡亲自盯着!>
“他做什么事情都不要打扰,你只需要记住并汇报给我便可!”>
“若他去了洛阳,你就前往和峤府中,他会帮你隐蔽!”>
在这偌大的长安,钟会已经没有几个信任的人了!>
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