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心里都有数!>
马隆甚至在一边说道>
“我等还有人证,是否需要当庭审讯?”>
李胤还没有所决定,诸葛绪就赶紧摆手>
“无需审讯了,此事既然平定,那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说完他才想到什么,赶紧对着钟会、李胤、卫瓘、杜预几人询问>
“几位以为如何?”>
显然诸葛绪也不干净!>
如今正值伐蜀前夕,李胤作为实际上的一把手,自然不愿意闹大,可是有人却不依不饶>
“州、郡高官多有牵扯其中的,我认为他们大部分已经没有资格继续履职了!”>
刘毅的话不无道理,他本人就认为此时的人才多是靠家世门第,根本不懂治理民事!>
他认为九品中正制只是权宜之计,这种制度造成权贵子弟不屑学习,寒门之人上升途径被锁死,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
要治理关中,就要肃清关中官场!>
刘毅拿事实说话,钟会又在一边帮腔,诸葛绪则是高高挂起,李胤没办法,只得革除掉几位高官!>
钟会也没有乘胜追击,只是对着李胤说>
“如今州内高官空缺,宣伯和我联名上书,请朝廷拨下贤才辅佐我等才是!”>
“士季说的有理,会后我便草拟文书!”>
钟会如此安分的举动倒是让李胤生出了些好感,不过他的下一句话又让李胤有些左右为难了>
“如今京兆太守(司马翼)处于病中,不能治事,不如让仲雄(刘毅)暂代京兆之事!”>
说实话,刘毅清正刚直,根据李胤的了解,此人属于朝廷正常征辟,不会那么容易被钟会蛊惑。>
且李胤相信,相比起钟会,刘毅更加忠心魏国!>
因此他觉得让刘毅来代理京兆太守是没问题的,可他还是有些放心不下,于是把问题推给了诸葛绪,毕竟此人才是雍州官场明面上的一把手!>
诸葛绪倒没那么多疑问,直接拍板>
“仲雄之名,我早已知之,以其代京兆太守应是没问题,此事便由我上书!”>
诸葛绪不是司马昭的人,也不是钟会的人,但是如今把柄抓在钟会手上,他自然要表明态度。>
钟会见目的达到,自然是皆大欢喜,于是对他们保证。>
“诸位放心,羌胡之事交给我来处理!”>
杜预还待再说,却是被李胤等人制止。>
他们虽然是司马昭的人,但此事到这里他们也算尽力了,而且牵涉到了他们自己,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是虚的,保住自己才是最重要!>
见李胤、卫瓘等人被搞定,钟会这才将心思放到羌胡这边!>
如今的局面,他只要广施恩德、收复羌胡就够了!>
“尔等所言,我已知晓,耕田畜牧本民之要事,可如今伐蜀在即,大军的粮草却是关键啊!”>
钟会没说解决办法,李特眼咕噜一转,倒是想到了一个好点子,很是捧场的说道>
“将军,我等部族本就喜好围猎郊荒,些许粮草若是上交,确实很难过得下去,不如将军赐我等将军号,让我等为将军部曲,征战四方!”>
李特之语让其他酋帅眼前一亮!>
是啊,若是有了朝廷将军号,立马便有名义收服其他小部落!>
那粮草财货还不是滚滚而来!>
眼见众人纷纷请命,钟会哪里还不应允的道理,立刻便拿出了两个杂牌将军号分别给李辅、李特兄弟以及齐万年!>
“尔等两部人马,可分别聚兵一千,都归于我麾下马隆统帅!”>
“喏!”>
想不到如今钟会一番操作,收了雍州酋帅为部下,实力大增!>
会后,诸葛绪找到钟会。>
“士季,此事...”>
“放心,只是羌胡和大族之间的宿怨,都是州内官吏管理不当造成的,和佑明毫无关系!”>
得了钟会明确结论的诸葛绪终于放心,感激的说道>
“仲雄之事,交给我便可!”>
而杜预这边,却依旧有些不安,于是他找到了卫瓘、李胤。>
“宣伯(李胤),羌胡获得将军号之事...”>
“元凯,此事休要再言!”>
阻止杜预发言的却是卫瓘>
见杜预憋了一股子气,李胤赶紧解释>
“如今关中大体已经掌握,州内、郡内依旧是忠于‘朝廷’的!”>
“羌胡之事是我之过,若是大将军问起来,也是由我全权负责,元凯、伯玉无需担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