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爷率军,靠的是勇武跟大义。>
金六郎笼络人马,靠的是粮食、刀剑。>
与大义相比,更多的时候,金六郎的手段更好使一些。>
时候不大,金六郎就进了凉亭,见杨夫子斜卧,脸色也是有了变化。>
如今的杨夫子,不仅是他金六郎的主心骨,也是整个大军的主心骨,轻易是不能倒下的。>
虽说心里着急,但金六郎阅历不少,没有做出惊呼模样。>
“小夫子,你唤我?”>
南渡之后,金六郎对于杨博的恭敬,越来越多。>
看着亭子里垂手而立的金六郎。>
杨博伸展了一下发疼的身体,示意让金六郎坐下。>
“六郎,且坐。>
到了江南,你有什么计较?”>
没直说人马的细节,杨博问了金六郎之后的打算。>
行伍,就不要说了,金六郎不是那个岁数了。>
金二参军,还有前途可言。>
金六郎么,这个岁数参军,没什么上升空间可言了。>
“不敢!>
六郎站着就好,此后还是唯小夫子马首是瞻。”>
谨慎的后退一步,金六郎拒绝了杨夫子的好意。>
见杨夫子不像疾病缠身的模样,金六郎的心里也轻松了不少。>
拿出了全部的精气神,保证自己的恭谨。>
“且坐,咱们还有一份翁婿之情在的。>
让金二从军,六郎可有疑虑?”>
定下金三娘的位置,杨博提了金二这边。>
无论在朝在野,想要安稳,需要两条腿走路。>
赵苟爷的小朝廷是不讲游戏规则的。>
脾气上也实在是太有尿性。>
宰执说换就换,军神说杀就杀。>
杨博虽说不想做淮右布衣,但也不会做引颈就戮的事情。>
与赵宋国祚相比,杨博更在乎的是自己的性命。>
如果有人威胁到了自身的生死,杨博还哪管什么洪水滔天?>
官职之外,要有武力,这就是杨博纠结李成要不要杀的根本原因。>
李成的投诚,是真的有诚意的,只要杨博这边稍加安抚。>
一个听话的李成,还是可以用一段时间的。>
岳爷碧血丹心是忠臣,靠不住。>
大义在前,如果杨夫子挡在了大义面前,也得是岳爷的倒下亡魂。>
李成可以培养,但要看表现,对于他,杨博心里多少还有些纠结。>
如今能拿得出手的只有金二。>
但金二过于夯直,走行伍之路,也是有上限的。>
而且金二的性格,也属于容易被人利用的。>
除了忠诚之外,金二的短板,比李成也要明显的多。>
稍一分析,从个人利益出发,李成还是要保一下的。>
“不敢奢求小夫子的翁婿情。>
三娘出身,只能做小夫子侍妾,妾是做不了的。>
二郎的差事,六郎满意的很。>
岳统制擅战,二郎不会吃亏。”>
说起金三娘跟金二,金六郎更是恭谨。>
宋刑统有明文规定,士庶不通婚、良贱不嫁娶。>
妾室,需要婚书、备案,金三娘是不能想的。>
她只能在杨夫子的身边做个侍妾、姬妾或是仆妇一类,良家的身份都不会有的。>
即便如今社稷沉沦,但文人自成体统,这些无需杨夫子明说。>
金六郎就要帮着杨夫子维护这种体统,即便结果再好,他也不会让女儿成为杨夫子的妾室。>
乱了体统,杨夫子是要受文人诟病的,得不偿失。>
见金六郎拘束,杨博也就不再强求。>
想了一下,才开口说道。>
“人马交予岳统制之后,六郎还有多少精壮在手?”>
“五千余,算上金家寨的壮丁,六千是有的。”>
听了金六郎的回答,杨博皱起眉头。>
六千余,怕是不够。>
“小夫子,可以再给岳统制三千。”>
见杨夫子皱眉,金六郎心里一颤,又加了筹码。>
一路走来,越是接近南方,小夫子杨博的权势也就越大。>
这个金六郎也是清楚的,大江之南,如今还是士大夫的天下。>
而小夫子所属的杨家,就是最正统的士大夫家族。>
权势不一定是最大的,但一定是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