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处屏风遮挡的小房间,贾珠走了进去,将身后的外袍脱下递给官差检查,官差示意贾珠拖个干净,贾珠的脸顿时沉了下来。>
心想自己的身子只有自己的女人能看,哪是外人随便就可以看的,而且对方还是个五大三粗的汉子,脱光衣服让一个汉子检查,贾珠自然是不愿意的。>
“能不能不脱?”>
年长的官差听到里头有声音,因此便走了进来,一眼就看出发生了什么事情,虽然上面规定必须脱光检查,但是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若是外地喊来的无权无势的寒门考生那自然是按照规定检查,但如果是皇城本地勋贵官宦之家的子弟,自然是可以免除的。>
因此年长的官差只是上前来用手稍微比划了一下,而后便说道:“没有任何夹带,公子请抽考房!”>
贾珠见此便从官差拿来的一个木匣子中抽取了一个考房,心里默念着千万别是臭号,打开一看,上面写的是贰佰陆拾陆号,不得不说非常吉利的一个数字,贾珠不由得出言问道:“敢问这位上官,今岁有多少考生参加乡试?”>
若是别人这么问,年长的官差定不会回答,但是贾珠这么问,年长的官差便小声的回道:“公子!您是第396位考生,也是最后一名!”>
贾珠倒也没有觉得人数比较多,毕竟这个世界的明朝举行乡试的地方只有三处,而且此处还是皇城。>
贾珠忙道了谢,而后跟随官差来到了266号考房面前,但见号房很小,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
里面是一个半米宽及其简陋的木床,说是床多少有些夸大了,其实就是一块厚厚的木板,贾珠目测了一下躺下来都不能伸直腿。>
贾珠不由得眉头紧皱,但想想也就熬过这几天罢了,因此便从包裹中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抹布先是打扫了一下,而后在木板上扑了一层褥子,然后又将李纨亲自准备的薄被放上。>
及至一切都安排妥善之后,贾珠便在官差的指引下找到了茅厕所在之处,释放了一下之后,便返回了自己的号房。>
不管是考试期间还是准备考试期间,考生都不能单独离开号房,若要上茅厕,必须高举一个小木牌,而后自有巡场官差前来引领。>
时至晌午,安顿好的考生已经取出各自带的吃食,就着考场官差分发的一碗萝卜豆腐汤开始吃起来。>
贾珠尝了一口面前的萝卜豆腐汤,差点没吐出来,因此只是向巡场官差要了一碗热水,而后取出一个小香炉,然后往其中放入几块小煤炭,用火折子将其引燃。>
然后贾珠便拿出府上厨娘王姐准备的糯米枣泥饼子,取出一个小铁盘,将糯米饼子放在上面,不多时便有阵阵诱人的香味飘散出来。>
不论前世还是今生,贾珠对糯米制品都是情有独钟,比如年糕、汤圆等都是贾珠的最爱。>
“这谁啊?吃的什么东西,怎么这么香?”>
一道不合时宜的声音响起,顿时引起在场只能干啃饼子的考生共鸣。>
贾珠的围栏上方陡然出现一个硕大的脑袋,而后咧嘴朝贾珠笑道:“仁兄!你这饼子能给我一个不,出去之后我给你十两银子!”>
贾珠并不认识此人,但观其肥头大耳,想必定是某个官宦之家的公子哥,因此忙笑道:“仁兄且拿去吃,不要钱,我这还有一些!”>
说着便用筷子夹起一个烤软的糯米饼子递给了那人,那人忙用手接过,也顾不上烫,忙咬了一口,而后说道:“真香!真好吃!”>
待饼子下肚之后,那人方才拱手朝贾珠说道:“在下柳言,户部尚书柳安之子,不知仁兄如何称呼?”>
贾珠也没有想到趴在围栏上的这个胖乎乎一脸富贵相的公子竟然是当朝户部尚书的儿子,因此忙起身拱手道:“在下贾珠,齐州知府贾政之子,幸会!”>
恰在此时,主考官宋严带着两名副考官一同走来,其中一名副考官看到贾珠竟然生炉烤饼,忙威严的说道:“好大的胆子,竟敢在号房起火烤东西,来人将其给本官赶出去!”>
贾珠顿时脸都黑了,心想不就用小香炉子烤个饼子而已,而且考场规定当中也没有哪条说明不能在考场生火做饭啊?>
两名官差忙上前来要将贾珠赶出去,但是宋严却是摆手道:“且慢!考场之内并未有规矩规定考生不能起火烧饭!”>
副考官忙道:“大人!君子远庖厨,此人之举有违孔圣人教诲!”>
贾珠忙拱手道:“回禀大人,君子远庖厨是出自孟子见梁惠文王,原文是: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意思是劝谏人要施行善举,并非升为读书人就不能接触伙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