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起床梳洗迟。>
软玉在怀,刘德盈却情意绵绵地写下给童贤安的书信。>
薛宝钗、甄英莲、戚兰芷、瑞珠这一张美丽又一张美好的脸,像诗像画。>
薛宝钗的脸像是唐诗,甄英莲像是宋词,戚兰芷的脸像是边塞诗,瑞珠又像是田园诗。>
如果有记者采访他的话,他会说现在好极了,但是转念一想,他还有林黛玉呢。>
得陇望蜀,得陇望蜀。>
可再转念一想,他跟林黛玉可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们是天生的一对。>
······>
生活不是一场梦,但是可以成为一场梦。>
紫鹃就觉得林黛玉的生活过得像梦一样,既是吴王的徒弟,爹爹又是巡盐御史,模样还那么好,只是偶尔看到她伤心的表情才知道她是一个丧母的幼女。>
林黛玉的书屋前挂着四行字,是刘德盈昔日送给她的:>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陪黛玉读书的有很多人,但是最称黛玉心的还是辛如月,一年多以前,如月像从天降临一般,让她感受命运的某种神奇。>
当然,她最念念不忘的还是那年在观音山看见的那个鼓盆而歌的小仙长。>
贾宝玉还是在夏日爬着屋顶,像是一只不安分的猫,几回回他看见黛玉抬头的样子,这让他高兴,只是黛玉看的是云,而他看的是黛玉。>
每当那种时候,他就会整理着装,像是后世被聚光灯打上的演员一样,然后做出某些自以为很潇洒的动作,>
今天也是这样的,他还是照旧行走在他的屋顶,两只手做平衡的样子,然后看向书屋中的林黛玉,黛玉有时候在,有时候不在,但黛玉经常在书屋。>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陶渊明的诗美极了,黛玉拿起紫鹃手中的扇子,自己摇起来,这样让她更有了些夏天的感觉。>
她的眼睛开始搜寻诗意,天上漂浮着的白云像是湖面的冰山散发的清气,给夏日以清凉,>
贾宝玉看着她又抬起头来,又是正襟危坐。>
“宝玉!”屋顶上的宝玉,正好给贾母看到了,“心肝肉”,“心肝肉”的这边叫。>
那边的茗烟就乖乖挨板子,屁股啪啪的响。>
“哎呦,哎呦。”>
贾母耳提面命,宝玉却没有看到黛玉出来,黯然伤神。>
可惜,荣国府没有人会烧叉烧饭,要不然宝玉当场就会:>
那一天我满步在夕阳下,看见一队恋人相互依偎,那一刻往事涌上心头,刹那间我泪如雨下。>
当中年宝玉想起少年宝玉的烦恼时,回忆是甜还是苦涩?>
少年的宝玉不知他的阿姐在宫墙内望着那没完没了的天,看着那独自流动的河流时该是怎么样的心情。>
他不知道他的父亲和母亲近乎冷战,他父亲嫌弃他母亲的强势,说成天在家里给她舔脚,他母亲嘴笨,看不得宝玉在贾母手中,看不得贾政对贾环那么好,看不得贾珠早死,据说她原先也是大方开朗的姑娘,如今竟然成了这样,让人怎么能不慨叹呢。>
这些宝玉都不知道,因为贾母给他搭了一个舒心的窝,在这里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他觉得他和黛玉之间好像隔着一条银河,她是故事里面美丽的织女,但他不是牛郎。>
太阳被云给遮蔽,云层撒下阴影来。>
他看着林黛玉走了出来,因为刘德盈来了。>
刘德盈来见他的未婚妻;以师父见徒儿的缘由。>
刘德盈来这里也没有做多的事情,他要记住黛玉书房里面的藏书。>
他跟黛玉有一个约定,以后问典故便说出在对方书房的第几行第几列第几本,赢得先喝茶,输得后喝,而已。>
据说黛玉是记住了的,因为她在刘德盈的书房待了一年,但是刘德盈还没有记住,因为他还是第一次进这个书房。>
黛玉的房间就是一个书房,书堆的很多,刘德盈看见了马女,马女给他行礼,刘德盈看见了辛如月,辛如月给他行礼。>
久别重逢的感觉可真好。>
黛玉眨着眼睛,只见刘德盈拿出了一把吉他,他弹得是坂本龙一的《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如清泉流水般娓娓道来,美丽而忧伤的琴音里流淌出宿命的悲哀。>
黛玉一睁开眼,辛如月告诉她刘德盈已经走了。>
庭院里下起了一场雨,缓慢有力的雨,黛玉感受到一种古老的快乐,雨滴砸在地上形成雾气一般的东西,她感觉自己到达了绝对的平静。>
直到看到雨中走来了一个人,刘德盈又回来了,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