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看见这个比他还小的少年,很是好奇。>
很是疑惑的问道:“你认识我。”>
刘禅还处于自己的震惊之中,没想到他竟然遇见了姜维。>
诸葛亮之后的国之柱石,军事统帅。>
听见他反问自己,一时却不知该如何回答。>
“我不认识你,但是我会面相,特别是兄台,天庭开阔,五官端正,不是俗人之相,未来必封侯拜将啊!”>
姜维听了很是高兴,这是第一次有人说夸赞自己,虽然有点怀疑,但是忍不住内心的欢喜,不由得对这个小兄弟产生了好感。>
刘禅也在观察着他,看见他面对自己这几百人,丝毫没有慌张,反而镇定自若,言辞条理清晰。>
他此刻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把这人忽悠回益州,让他拜诸葛叔父为老师。>
他这么想的,也这么问了,姜兄,我与你一见如故,要不和我一起走,我给姜兄介绍一位老师。>
姜维很是好奇,“给我介绍一个老师,不知他的名号是?”>
“姜兄,可能你听过他的名字,但是我现在还不能告诉你是谁,只要带你到他面前,你自然就会知道。”>
姜维有点犹豫,虽然两人一见如故,但是要离开这里的话,还是需要仔细想一想的。>
不知兄台也是天水郡人士吗?如果说离得不远,那也是可以的。>
刘禅如实回答,我不是这里的人,我乃刘皇叔之子,我要引见的那位长辈在益州。>
姜维有点遗憾的说道:“如果在益州,那就原谅为兄不能与兄台一起了。”>
“姜兄是舍不得这个地方,还是另有隐情。”>
姜维便将自家事说了一下,“阿翁早逝,阿母将我辛苦拉扯大,族人们于我多有照顾,如果离开多有不便。”>
“那这事比较容易,姜兄可以呆着令尊一起与我们前往益州,所需要的财物,我愿意赠送。”>
姜维本来就不是普通人,更不会为身外之物烦恼,听他他这么说,有点生气。>
“姜兄,我不是因为同情与怜悯,而是看中兄台才能,未来必是朝廷干将。”>
见他还是有点犹豫,明显没有被说服。>
刘禅看在眼里,他也不急于求而是询问了对方的住处,带了十几个人与他一起回去,其他的人暂时找地方扎营。>
就算许生拦着也无济于事,他既然遇见了这个人,就必然不会放弃。>
刘禅跟着姜维向北边的方向走去,绕了很多道弯,才看见一座城池,这座城池不是很大,但很明显非常荒凉。>
姜维指着那座城池对刘禅说道:“我就住在那里,这也是方圆几十里唯一一座城市。”>
刘禅点点头,跟着他走了进去,街道上并没有什么人,大风一吹,有很多沙粒,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干燥。>
虽然没有什么人,但是出现的人也不是很少,从穿着上看得出,人员复杂。>
就是不知道他们是哪里部落的,姜维并没有对他说起这个,他也没有问。>
走过一条很窄的巷子,才进入一个院子,院子并不大,正对着门的是三间房屋左右,还有两座看着像是柴房还有灶房。>
姜维领他在院子里坐了下来,又去屋子里拿了壶,还有杯子给他倒了杯水。>
在俩人都喝了几口之后,姜维才说他阿母并不住这里,他们和婶母住在一起,这里只有他一个人。>
刘禅点了点头,观察了四周一下,一旁的墙角,一座很大的水缸,靠墙的地方堆着很多的柴火,然后再没有其他东西了,看的出来虽然不是很贫困,但也不是很富>
刘禅问道这里是否只有他居住。>
姜维点点头,家母为了不影响我读书,就让我一个人在这里读书,识字。>
刘禅现在的就是想把他忽悠到益州去,天水目前是曹操的地盘,根据历史记载,后面很长时间都不会属于刘军,所以只能把人拉过去。>
于是他对着姜维说道:“姜兄,现在我有点累了,想去房间休息一下,到晚上再谈一下。>
姜维见他确实累了,毕竟年纪还小,又走了这么长的路,就点了点头,把他领到左边的屋子里面,有一张小床,还有一些铺盖。>
刘禅等他走后,命令许生想一个办法。>
许生能有什么办法,但公子的命令也在,就在那一直挠着头,看下有什么方法。>
还别说,在他穷尽脑汁的时候还真想出来一个,就对着刘禅说道:“公子,上午我听他说不能离开的目的,第一是因为他的母亲在这里,第二是因为这里是他的祖地。”>
据我所观察,最重要的原因应该是第一个,而不是第二个。第二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